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王旦廉洁为官 勤俭治家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9-22 11:43:21

  王旦(公元975年—1017年),字子明,北宋大名府莘县人(今山东莘县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进士及第,景观三年(1006年)拜相,辅佐真宗18年,被称为“致太平者”“一代良相”。

  知人善用,举贤荐能。王旦为相12年,经他所荐之人几乎皆为良才。据说,仅是他罢相前夕向真宗推荐的十人中,除了李及、凌策二人,其他都做过宰相,而李、凌二人“亦为名臣”。王旦在推举官员时总是认真考察,默默去做,从不宣扬,史载“旦凡所荐,皆人未尝知”。直到王旦去世以后,内廷保存的很多奏章底稿公布于众,朝中许多大臣才知道自己是由王旦举荐的。据《宋史·王旦传》记载,王旦当政时,寇准屡次指出其短处,然而王旦却不以为然,每每称赞寇准的长处。宋真宗不解,笑问王旦缘由。只听王旦答道:“臣身居相位这么多年,为政失误一定不少。寇准毫不隐瞒地把这些报告给朝廷,说明他性格忠直,这也正是我长久以来敬重他的地方。”

  严以律己,清廉节俭。王旦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生活简朴。他所居宅第极其简陋,皇帝多次要为他修治,他都以“先人旧庐”为由婉言谢绝。每有赐予,他都感叹说:“生民膏血,安用许多。”晚年因病告退,真宗秘赐黄金50两,王旦辞曰:“已恨多藏,况无用处。”最终也没有接受。王旦在相位多年,从没有为子弟谋求过一官半职。他的侄子王睦曾写信请他帮助自己举进士,王旦却劝他不要与寒士相争。他的女婿苏耆在科举考试中,被阻隔在诸科之外,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向皇帝禀报了这件事。宋真宗问王旦,王旦立而不答。事后陈尧叟对王旦说:“公一言,则耆及第矣。”王旦笑着说,皇帝亲自主试,以示至公,我身为宰相,在皇帝面前举荐自己的亲属,不是失礼吗?等苏耆献上所作文章后,被召在学士院应试,才得以进士及第。至王旦死,其子王素仍不能为官,可见王旦对其子女的要求也是严格的。

  天禧元年,王旦去世,后相继封爵魏国公,追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谥号“文正”,足可见其影响之深。王旦一生为官以廉洁为本,治家以勤俭当先,至今为当地人们所怀念。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