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事关民心向背、事业兴衰。当前,全市干部作风整顿已开展一个多月,广大党员干部沉下去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摸上来了,部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还有一些问题有关部门正在协调解决,群众对此拍手叫好。
这次干部作风整顿以“三遍访”为主要抓手,通过遍访企业、遍访村居、遍访群众,全面了解意见诉求,促进问题排查,拉近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通过“三遍访”活动,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宗旨观念、增强为民意识、永葆为民情怀,增近与群众的感情。
身子沉下去,问题才能摸上来。全市干部作风整顿动员大会召开后,各级各单位积极响应、迅速行动,选派精干力量组成“民情书记”服务队,深入村居、群众、企业开展遍访,认真征集意见建议,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整体工作进展顺利,社会反响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要看到,我们在工作推进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个别单位问题查摆不深刻,对问题遮遮掩掩,没有真正对照“作风十弊”进行深查细照,习惯于用笼统的表述代替具体问题,习惯于用学习、调研等不疼不痒的问题代替作风问题,习惯于用“还不够”“有差距”“有待提高”等蜻蜓点水的语言来代替深入剖析问题。遍访效率和质量不平衡,一些单位还没有达到时序进度,个别地方也曾出现为赶进度而不顾质量的问题。在遍访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干部的作风问题。有的“民情书记”自己不协调不解决问题,而是当“二传手”,还有的“民情书记”与群众、企业交流不走心。对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及时纠正问题偏差,并做到举一反三,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确保全市干部作风整顿扎实推进。
市委书记孙爱军在动员大会讲话中,对自查自纠工作提了三个“既要、更要”的明确要求,一是既要开展起底式摸排,更要聚焦突出问题深查细照;二是既要剖析个性问题,更要反思共性问题;三是既要从基层一线找问题,更要从领导干部身上找问题,并强调问题清单决不允许泛泛而谈,必须用实实在在的例子,就像学生建立错题本那样,把每道错题列出来,认真分析检查,从作风上找原因、查根源,明确整改方向,从而避免再发生类似问题。各级各单位要围绕“作风十弊”这一重点,组织党员主动对照检视,清单要明确讲清楚,在何时发生了什么事件、造成了什么后果,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真正让查摆能够反映思想、反衬作风、触及心灵。
市委确定在10月底前基本完成遍访,目的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形成热潮,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委、政府尊重民意、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决心。各级各部门要注意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实际,通过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遍访效率。“民情书记”服务队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直接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和工作纪律,效率再提高、质量不能降,与群众和企业交流时不能有不耐烦、敷衍应付的态度。
开展作风整顿不是空的、虚的,要做好结合文章,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找问题、抓整改。群众和企业提出的意见,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多部门配合、多层级联动。要落实好“首问负责制”,一竿子插到底、抓到位,决不能“一推了之”,更不能以“属地责任”等为理由放任不管。对反复“踢皮球”、久拖不决的问题要加强督查。
开展干部作风整顿,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各级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毫不放松抓好督促落实。党委(党组)书记既要带头遍访,也要对本单位承办的问题亲自研究解决办法,对反馈答复逐一审核,决不能当“甩手掌柜”;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在自查自纠、参与遍访、问题协调、担当作为等方面亲力亲为、发挥应有作用。各督导组要加大督导频次,督促各级各单位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伪创新”,杜绝“过度留痕”“纸面遍访”,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岐而前行。只要我们坚持刀刃向内,进一步深化自查自纠、提高遍访效率和质量、抓好问题整改,进一步拧紧发条、加压奋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就一定能实现全市党员干部作风的大转变,为聊城在全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