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莘县:沙窝窝里崛起高效农业产业园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9-24 20:25:44

 

  张明云在大棚里给黄瓜吊秧。

  初秋时节,莘县大王寨镇一片丰收景象。9月17日,记者自大王寨镇驻地出发,沿着林间小道行驶没多久,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前观村的高效农业产业园内,一座座高标准大棚透出勃勃生机。

  “这是我们产业园的一期项目,占地27公顷,大棚已经全部建成,马上就要完善道路等配套设施。”前观村党支部书记张思明告诉记者。正值丰收的季节,前观村也连收发展硕果,村里和伊利集团已经达成合作协议,在产业园建设养牛场;村里的交易市场也完成了集资,即将开建。

  产业带动 吸引村民返乡创业

  “村里要建高效农业产业园了,欢迎在外面的村民回乡发展。”去年下半年,前观村的微信群里经常发这样的信息。

  “看到这个信息后,我们就想回家乡发展。”前观村村民张明云告诉记者。张明云和哥哥张明修从2006年起,就在北京做建筑工作。眼看着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们都产生了回家乡发展的想法。去年年底,趁着回家过年的机会,张明云和张明修各自承包了2个大棚。“从春节到现在,已经收了两茬了,一茬甜瓜,一茬黄瓜,每个棚已经收入7万多元了。现在棚里又种上了黄瓜,马上就要收了。”

  由于产业园是整体规划建设的,大棚建设标准都比较高,配套设施很全。村民如果承包的话,每年每个大棚的租金是1.5万元左右;如果直接购买,每个大棚大概需要十三四万元。“买大棚的话,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差不多当年就能回本。”张思明说,产业园建成之后,该村已经吸引回来30多人回乡创业。

  突破瓶颈 激发发展活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观村还是个贫困的“沙土村”。“吃饭不敢掀锅,起床不敢掀被。”靠着种树,前观村彻底治理了风沙,目前,该村林木绿化率达到60%。

  2012年,张思明当选为前观村党支部书记。为带领更多群众致富奔小康,张思明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商议,最终决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方向有了,怎么实施,张思明心里没底。为了制定出适合前观村发展的方案,他自费到甘肃、云南、安徽等地考察了10余次。在广泛取经的基础上,他开始带领群众开展特色产业种植。

  之后,前观村的特色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再提升的空间不大。2019年,正好莘县县委组织部组织外出学习,张思明得以前往杭州、青岛、寿光等地,学习先进发展经验。回来后,他立即召开党员大会,商议决定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出发点,合并原来的合作社,并进行转型升级。该村与寿光富强农业开发公司达成了协议,采取土地入股,群众、干部入股,村委会入股四股合一盈利分红的方法,投资3500万元,共同建设现代高效观光、休闲产业园。

  凝聚人心 实干圆梦小康

  产业虽好,还得村民认可才行。产业园建成之初,有一些村民持观望态度,不敢轻易尝试。

  村民张思广干了20多年的木材加工,看到村里建起了产业园,想尝试一下,就先承包了一个大棚,从春节到现在,已经收入了10万余元。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张思广果断做出决定,买了3个大棚。“对缺乏资金的村民,我们会帮他们申请贴息贷款,让他们购买大棚没有后顾之忧。”张思明说。

  大棚区旁边有一块林地。张思明告诉记者,那里规划的是交易市场,已经完成了集资,马上就要开工建设。产业项目好,群众积极性就高。“交易市场一晚上就完成了集资,村民总共入股58万元,村集体入股20万元。”张思明说。发展产业给前观村带来了巨大变化,2019年,前观村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在3.2万元以上。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