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近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3.45%,列全省第6位,较2019年提高11.21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一位。
9月19日,在中欧(聊城)人工智能产业融合研究院,一只机械手正在环形自动化立体仓库里演示拆垛、码垛及拣选货物。“堆垛机能有效提升仓库空间利用率,与传统平库相比,节省30%的空间,与人工作业相比,效率提升2至3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欧(聊城)人工智能产业融合研究院是2020年山东省双招双引重点项目。山东移动聊城分公司联合中欧人工智能研究院进行本土化研发,其中,经济数字化改造车间实现了过程实时监控,对产线预警报警车间看板进行可视化管理,产线改造后较改造前人员数量减少33%,库存单量减少80%,设备利用率提高20%,产能提升38%。
中欧(聊城)人工智能产业融合研究院是聊城市上半年新动能稳步发力的一个缩影。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聊城市统筹推进改革攻坚和重点科技任务、考核指标落实等工作,着力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争创改革典型和省级试点。
奋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牵头整合全市各类研发机构,设置不同建设标准,创新财政支持机制,力争以研发机构全覆盖带动企业研发活动、研发人员全覆盖。8月12日,聊城市开展了第一批研发机构备案认定工作,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建成创新要素的聚集地、创新成果的策源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地。
聚力培育“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样板。6月20日,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市政府和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聊城分院。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既不像机关,又不像学校;既不像企业,也不像事业单位”,是聊城市第一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目前,该院正利用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投融资服务等职能积极嫁接优势科技资源,力争早见成效、多出成果。
全力营造“雨林型科技创新生态”。市科技局联合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济南科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山东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争取济南科技服务体系在聊城市落地。坚持“瘦身”与“强身”相结合,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全市4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和12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水平。该局还狠抓科技惠企政策落实,编印《科技创新政策汇编》,去年以来协调税务部门为328家企业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17.38亿元,为59家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2.14亿元,为164户高新技术企业减免土地使用税273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