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搭起奔向小康的“幸福桥”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9-27 16:22:36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聊城市住建系统,一批又一批扶贫干部冲锋在前,他们用汗水书写使命担当,让激情在扶贫战线燃烧,以实干精神托起困难群众的安居梦想。

  他们中有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张金明,有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得罪人”的刘亚杰,还有把加班当常态的李洪军……这些扶贫干部的执着和坚守,为农村贫困群众搭建起奔向小康的“幸福桥”。

  ● 炕头拉呱解疙瘩

  危房改造是国家为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实现“安居梦”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但有的贫困户却不相信“不花一分钱就能住新房”。临清市金郝庄镇野村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郭粹仁就是其中的一位。

  郭粹仁患有肢体四级残疾,儿子患有智力障碍,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难。他家原有的住房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经鉴定属于D级危房,金郝庄镇政府将郭粹仁的住房列入了危房改造计划。当镇上的扶贫干部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郭粹仁时,他却连连摇头:“哪有不花钱就能住新房的好事儿,俺没钱,俺不改造!”

  镇村两级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均无功而返。临清市住建局副局长张金明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上门拜访。两三次登门后,张金明摸透了郭粹仁的心思。“关键是得让老人详细了解危房改造政策,解开他心头的疙瘩,让他相信政府,相信扶贫干部。”张金明继续做工作。接连好几天,张金明一有空就往郭粹仁家跑,一到他家就拉着他坐到炕头上聊天。

  张金明终于打开了郭粹仁的心结,老人同意进行危房改造了。新房建好后,郭粹仁不仅收到了19966元危房改造补助款,而且镇上还为他添置了一些新家具。如今,郭粹仁实现了安居梦。

  ● 调研现场严“训话”

  危房改造质量关乎农村贫困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危房改造过程中,高新区住建局村镇科负责人刘亚杰严把质量关口,努力让辖区贫困群众住上最结实、最安全的房子。

  下村调研时,刘亚杰特别关心危房改造工程的质量问题。一次,刘亚杰在施工现场巡察时,发现某施工队施工用的钢筋“不对劲”——原本从底圈梁浇筑后引出的钢筋比较粗,而正在续接的钢筋却明显“瘦身”了。虽然自知理亏,但现场负责人仍想蒙混过关。刘亚杰立马提高嗓门开始严厉“训话”。之后,施工队认真进行了整改,将焊接上的钢筋全部进行了拆除,更换成了符合要求的钢筋。

  为了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刘亚杰得罪了不少人。而他却认为,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长了大家都会理解的。而事情也确实是这样。如今,高新区的贫困家庭住房安全保障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原本不理解他的人、对他有意见的人也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纷纷称赞他的敬业精神。

  ● 扎根基层练就“硬功夫”

  李洪军是东昌府区住建局负责村镇工作的普通干部,也是同事们眼中的工作狂。为了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他连续多年扎根基层,忙的时候好几天才能回一次家。终日在基层奔波,李洪军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全区贫困户有多少、住房情况咋样、危房改造了多少户、哪些村的哪些人是重点户,李洪军心里特别清楚,连很多长年待在乡镇的干部都很服气。

  负责贫困家庭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后,李洪军更忙了。今年年初,李洪军又盯上了贫困家庭的厕所。“很多贫困家庭的厕所卫生情况极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区脱贫攻坚的成效,所以必须得下功夫进行升级。”李洪军说,贫困家庭改厕工作也是自己份内的职责,因此,自己“硬着头皮也得上”。

  于是,李洪军一次又一次地汇报,跑资金、跑招标、跑施工、跑验收,半年多时间下来,他为全区850户贫困家庭落实了改厕工作,赢得了贫困群众的点赞。

  加班是常事,不加班是难得,不下乡镇更是稀罕,这就是李洪军的工作状态。虽然头顶上的头发更加稀疏了,可李洪军依然无怨无悔,乐此不疲。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