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东阿县:姚寨镇以作风建设为统领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9-27 16:56:55

 

  许宗国(左二)与刘集村“两委”干部商定农村“三资”清理方案。姚寨镇组织全体科级干部、片区书记开展胡同硬化“每日一评。”□文/图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兴国通讯员李玉刚

  九月伊始,秋意渐浓,尽管还不是大地丰收的时节,但东阿县姚寨镇的党员干部群众却接连收获“丰收”:一个月时间,农村胡同硬化率实现从0.82%到100%的逆袭;三个多月时间,全镇“三资”清理工作化解问题4160条,在全县第一个实现问题“清零”,化解问题总量、问题化解率两项排名均列全县第一;全县胡同硬化现场会、全县脱贫攻坚规范提升现场会等会议接连在姚寨镇召开……

  一个习惯于“慢牵牛”节奏的农业镇,何以在东阿县各项重点工作评比排名中接连摘取桂冠?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究竟有哪些成功的秘诀?该镇党委书记许宗国一语中的:“不当‘慢牵牛’,争做‘奔腾马’,转变工作作风,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是关键!”

  作表率,树标杆,在“领”字上用“真功”

  姚寨镇是一个下辖58个行政村,有3.5万人,镇域面积80.1平方公里的农业镇。

  今年4月21日,许宗国调任姚寨镇党委书记后的第一站,不是机关大院,而是王井村:他独自开私家车到王井村等边远村庄现场调研,查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情况,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盼,访贫问苦、访贤问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走遍了58个行政村,走访普通农户1500余户,不少村庄的群众都认识了他。

  陈香云一家是姚寨镇北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前,她丈夫因病去世,而为了给丈夫看病,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来,陈香云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儿子又得了重病,母子二人几乎陷入绝望之中。

  许宗国到姚寨镇后的第二天,就把陈香云作为自己的“一对一”帮扶对象。当得知陈香云患有乳腺癌后,他立即给陈香云捐助了2000元钱,并帮助陈香云在齐鲁医院预约挂号,还委托朋友开车把陈香云送到齐鲁医院。

  每当提起这些,陈香云都会激动得掉眼泪:“多亏了许书记的帮扶。我一定会积极配合治疗,把日子好好过下去!”

  在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影响和带动下,该镇27名科级干部和10个片区书记一改以往按部就班“慢牵牛”工作作风,常常是早上7点之前到镇、到村工作,晚上八九点钟才下班,“五一”和双休日,一般机关干部正常休息,他们却把多半时间放在走基层搞调研解难题上。几个月来,产业项目扶贫、金融扶贫、企业下乡、邻里互助、孝善扶贫、财政兜底、即时帮扶等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全部得到落实,全镇113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3个重点贫困村全部退出,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为民服务的满意度提升到98.5%以上。

  抓重点,攻难点,在“拼”字上下“硬功”

  在工作中如何克服各种困难、战胜挑战?姚寨镇坚持问题导向,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坚持做到即知即改、限期整改,力求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

  农村“三资”清理工作进入中后期,面对愈发复杂的工作局面和棘手问题,镇党委号召全镇各级干部勇于“亮剑”,主动捧“烫手山芋”,把打“硬仗”、啃“硬骨头”作为锻炼干部、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练兵场,成立了农村“三资”清理工作专班,把脉问诊疑难杂症,开展集中攻坚。

  姚寨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担任“突击队长”,带头啃最硬的“骨头”。

  过去,刘集村由于村集体与村民之间的相互欠账较多,多年来土地承包费清缴工作一直无法“破局”。许宗国主动将刘集村作为自己的联系帮包点,坚持靠前指挥,与片区负责人和村干部共同制订工作方案,登门入户处理遗留问题,化解各类矛盾,使该村20多年来的遗留问题全部得到理顺。

  镇党委、政府其他班子成员,根据“三资”清理重点攻坚问题清单,分别认领一个“攻坚村”,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确保打赢农村“三资”清理攻坚战,先后破解了4160个“三资”清理难题。目前,全镇58个行政村收回不合规承包合同地261公顷、无合同耕地423公顷,规范土地承包合同1838份,清缴农村土地承包费370余万元,每年依法为全镇村集体固牢收入120万余元。

  农村胡同硬化工作是今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年4月份的全市检查评比中,姚寨镇以硬化率0.82%的成绩成了聊城市的“市尾”。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姚寨镇领导班子发扬雪豹突击队敢打敢拼的精神,主动迎接挑战,直面“钱”和“砖”两大难题,采取了“倡议村民和社会人士自筹一部分、向有关部门申请支持一部分、镇财政筹集一部分、回收破旧房屋旧砖利用一部分和广开进砖渠道”等五项措施进行攻关。

  听说村里要修胡同,郎坊村的张学敏、郎法孟两位“五保老人”主动捐款200元,带动全村干部群众踊跃捐资;北京中建兴隆建设工程公司董事长杨同兴为家乡捐资1万元;本土企业家浩天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丙运为家乡东庞村捐资5000元……

  东新村通过清理残垣断壁,在本村回收旧砖7万余块,节约胡同硬化成本50%;东庞村拆除村内上个世纪90年代建设的破旧蚕棚,回收旧砖3万余块……

  与此同时,该镇利用聊茌东大三角的优越地理位置优势,协调畅通聊城、茌平、齐河三地供货渠道,确保胡同硬化供砖每天无断档、无空档,使胡同硬化所需的“钱”和“砖”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此基础上,姚寨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党员干部齐上阵,冒酷暑、战高温,共赴胡同硬化主战场,迅速打破了工作僵局,推动胡同硬化迅速驶入“快车道”。为期一个月的胡同硬化大决战,完成胡同硬化145114平方米,胡同硬化总长度达到52公里,全镇胡同硬化率由0.82%直线跃升至100%,胡同硬化排名列东阿县第一。

  抓先进,督后进,在“评”字上练“恒”功

  针对个别镇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慢牵牛”作风,姚寨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各项重点工作进行指标量化,明确时间表,划定路线图,实行倒排工期。他们对全镇10个片区各项工作的进度开展“每日一评”,列出评比排名顺序,并通过“姚寨镇政府工作群”进行通报,付出多少、贡献大小,一目了然。

  为实现“各项工作必须进前三名”的目标,姚寨镇党政班子成员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奔现场进行督导。一旦发现问题,他们现场拍摄带有时间、地点水印的照片,即时上传到“姚寨政府工作群”。该镇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问题整改结果由片区书记拍照,上传至“姚寨政府工作群”,接受全体机关干部的共同检验。

  配合“每日一评”,姚寨镇纪委及时跟进,加强干部作风整顿,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力促镇村干部作风转变,加快干事创业步伐。对于“每日一评”出现的后进片区,该镇不是一味地“打板子”,而是聚焦问题“堵点”,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开展集中会诊,对症下药,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

  针对某一时期居民拨打聊城市12345市民热线较多的情况,该镇党委、政府强化责任担当,及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6人信访化解处置工作小组。针对市民热线反映问题较多、信访量较大的三庙片区等5个片区,镇党委及时进行组织调整,选派精兵强将做好问题化解处置。他们采取召开碰头会的方式,对问题逐个进行梳理,定期分析研判,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边调查边稳控,做到案结事了,一举打破市民热线反映问题办理工作落后的局面,市民热线反映问题办理过程满意率和处理结果满意率均在全县名列前茅。

  围绕社会和谐稳定,姚寨镇还大力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打造“抓基层基础、抓重点难点、抓常态长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网格化工作从一个被县政法委督办的后进单位,逆转为全县镇街评比第一名的先进集体。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