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提升创新能力的“问道”之旅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9-28 16:14:07

  9月16日,晨曦之中,一辆大巴车疾驰在聊城通往济南的高速公路上。坐在车上的是来自全市34家高新技术企业的50多名企业家和技术主管,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到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技术和人才。

  成立一年来,山东产研院引进了87个高水平创新团队,转化了200多项前沿技术成果,孵化了77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创新、有利于转化、有利于商业成功的运行机制,平台价值初步显现。为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和市产研院联合省产研院启动了本次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行动,针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发展困难的企业分别开展“一企一案”“一企一策”“一对一问诊”。这是一场企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的“问道”之旅,也是一次行业专家指点迷津的盛会。技术对接效果咋样?企业有哪些收获?记者对部分企业进行了详细采访。

  助力中国光电行业“芯”崛起

  由光到电,是技术的跨越。

  太平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光器件和光模块生产厂家,30岁出头的杨中田负责研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光芯片。

  “由于砷化镓等原材料问题,以及后期加工中的工序问题,芯片难以通过2000小时的可靠性测试。请问咱们研究院有没有砷化镓材料应用方面的专家,或者相关技术储备?”见面会上,山东产研院信息与智能融合研究院院长陈天宝还没坐稳,杨中田就急切地抛出了企业遇到的问题。

  “首先祝贺你们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光通信行业前景广阔,光芯片产业是一片蓝海。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适合贵单位的技术和人才,但不妨碍我们可以有进一步的合作。”陈天宝说,当前山东省重点支持高端集成芯片技术研发,产研院集合了高端人才予以攻坚。“目前光芯片制造技术被国外垄断,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需要突破的‘卡脖子’技术,期待我们一起努力助力中国光电行业‘芯’崛起。”

  同太平洋光电一样,前来“取经”的有巨大发展潜力、但面临技术难题的企业还有十余家。经过对接,省产研院将发挥特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知识产权、融资等问题,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打造世界无梭织机制造基地

  每一次技术对接都是企业壮大的机遇。“我们的技术需求有三项:一是铝材(锻件)提高强度的方法;二是铝材表面耐磨的处理方式及微弧氧化陶瓷膜技术应用;三是基于无梭织机平台生产、工艺,互联网及织造导航网络的信息化建设。”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迟连迅向省产研院先进材料研究院院长张博明和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张延广说出了他们公司的诉求。

  日发纺机致力于打造世界无梭织机制造基地,产品出口欧亚非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省产研院在淄博设有陶瓷研究院,你的第二个问题我们明天就可以请有关专家给你回复。”张博明回答。对于目前尚“不对口”的问题,张博明和张延广表示会发挥平台优势,积极推荐全国知名专家,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记者梳理发现,在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方面,聊城市天工岩土、睛康电子等不少企业都有技术需求。可以预知,有了省产研院这个平台,聊城市的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将迎来一波产品创新爆发期。

  创造农作物秸秆利用“聊城模式”

  与会企业中,坐落在莘县的山东金正新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从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其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三素分离技术走在全国前列。全部项目投产后,企业规模将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

  “三素是众多保健食品的原料,前景非常好。我们的项目需求主要有两个:一是木质素、纤维素的下游产品开发及应用;二是寻求资金支持,大概需要800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设备。”金正新科技术负责人陈小刚对接的是省产研院绿色与健康研究院的专家。

  “以三素为材料开发下游产品,并且用秸秆生产‘仿木’板材,非常符合绿色与健康的主题。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但可以从全国人才库中筛选,并邀请他们加盟,届时我们可以合作。至于资金需求,产研院下设有投资公司,可以进一步商谈。”绿色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聂敏说。

  聊城市是农业大市,每年产生的大田作物秸秆和蔬菜秸秆量巨大。目前省产研院正准备对金正新科的产品进行全面研判,助力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打造秸秆利用的“聊城模式”。

  “不虚此行!我加专家的微信了,回去后继续对接。”陈小刚说。洒满落日余晖的返程路上,聊城的企业家和技术负责人依然沉浸在兴奋中。接下来,市科技局和市产研院将继续围绕企业需求和聊城市的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实际,邀请省产研院的专家来聊继续进行对接,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聊城路径”。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