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培训热下的家长“教育焦虑”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9-28 17:25:16

  国庆临近,一些课外辅导机构纷纷利用节日推出各类课程的促销活动,吸引家长给孩子报名或续费课程。

  学英语、做奥数、练书法、弹钢琴、跳舞蹈、下围棋……很多孩子们的假日生活并不轻松,各式各样的课程把假期排得满满当当。

  “虎妈”狼爸”们不断给娃打着“鸡血”,让“鸡娃”成为热议的流行语。

  当前,不少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甚至让孩子全天候地学习“十八般武艺”,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鸡娃”。

  “我们报的班不多,孩子的一位同学假期里要参加的等级考试就有4个。”9月20日,在市区一家声乐培训机构,市民张涵说,她给孩子报了两个课程辅导的短期班,再加上每个周末孩子要上的4个兴趣班,一共有6个班次的课程。尽管这样,和有些家长相比,张涵仍感觉自己还不够“拼”。

  9月20日,在聊城市百货大楼金鼎购物中心,一家给孩子化妆的店面生意很红火,还有不少客户在排队等待。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学习特长的孩子多,周末有不少孩子参加活动,需要化妆和设计发型。“这个孩子八岁,今天她要分别参加钢琴和模特走秀两场比赛。”工作人员指着刚刚给孩子做好造型后拍下的照片说。

  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特长班。“不是在上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成为不少孩子的常态。除了孩子“超负荷”,家长也不轻松,除去物质投入,“陪学”也消耗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教育忌盲目“跟风”

  孩子教育,需要家长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如果动机是源自盲目的“跟风”和功利的攀比,那收到的成效可能会差强人意。

  “妈妈,我不去,我不想去跳舞!”9月20日,在市区一家舞蹈学校门口,一个女孩一边哭喊着一边被妈妈推向老师,这位妈妈一边训斥孩子,一边拽开孩子抓着自己衣服的手,快步离开了。

  对于女孩来说,不少家长选择舞蹈这项才艺让其学习,但如果让孩子如此“痛苦”地学,并不可取。也许孩子不喜欢舞蹈而是有其他兴趣爱好,也许是家长和老师还未充分地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在教育孩子时,不少家长常以“别人家的孩子”为参照物,看到别人的孩子是“学霸”“牛娃”,盲目地给孩子安排各种辅导班,看似对孩子爱之深,但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

  3 发掘孩子的天赋与兴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不停地催促孩子“向前冲”的同时,家长更应多花精力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深入研究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

  父母花费心血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养成认真勤奋的习惯是应该被肯定的,但盲目地“鸡娃”,不如先提升自己的育儿水平,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天赋,并助其发展。

  在市区一家钢琴辅导机构,一名钢琴教师告诉记者,他的学员中有一位孩子每天打卡练琴,这个孩子不仅钢琴弹得好,而且在绘画、舞蹈、演讲等比赛中多次获奖。老师发现孩子的母亲尽管对孩子要求严格,但更注重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内生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比培养孩子的某项技能,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更为重要。家长在挖掘孩子特长的同时,应让孩子养成自律、认真和坚持的良好品质,让他不轻言放弃,在学习中挖掘自身的闪光点,在一次次“跌倒爬起”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珍贵的精神品质。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