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昔日贫困村庄 如今美好家园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9-28 17:29:15

 

  高唐县姜店镇西郭村是一个有着1200多人的省定贫困村,村党建基础薄弱,30多条胡同雨后泥泞难行,困难群众增收难度大……然而,自2019年6月聊城市总工会通过“双联共建”结对帮扶该村以来,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日前,记者到西郭村采访,见证了西郭村的可喜变化。

  ● 战斗堡垒变强了

  通知全村党员干部上午9点到村部集合,10点了,人还没来一半,甚至连村“两委”干部也没来。这是西郭村之前常有的现象。

  “党员干部思想懈怠,认为党建可有可无,号召力不强。”这是驻村第一书记田昭桐调研后的最大感受。“办公设施老旧可以换,党员活动室没有可以建,制度不全可以完善,但僵化的思想首先要转变。”

  年轻化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一招。西郭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迫切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为此,“双联共建”工作组从全村返乡青年、致富能手、热心群众中发现、筛选、培养后备干部,建立了阶梯式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目前,该村已明确3名同志为后备力量,1名同志为预备党员,1名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

  老带动少,少激发老,西郭村党支部活力大增,工作走上正轨。特别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西郭村借助多种平台,分层次制订学习计划,确保教育学习全覆盖。“现在村里的大喇叭一响,一些在精准扶贫暖人心,赠送锦旗表心意。

  县城打工的党员也请假来开会。”田昭桐告诉记者。

  ● 百姓出行便利了

  “西郭村一分为二,人也分三六九等了!”去年田昭桐刚到村里调研时,百姓的一句话把他“打蒙”了。

  原来,上级给修水泥路,由于资金问题,38条街巷只修了7条,大部分在北部。村民有的出行“脚不沾泥”,有的还是“风尘仆仆”,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就说西郭村“一分为二”了。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西郭村计划创建县级示范村,修路,既是群众的强烈需求,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

  全面走访了解情况后,“双联共建”工作组及时向聊城市总工会党组进行了汇报。结合潍坊市总工会的扶贫协助方案,市总工会向潍坊市总工会申请资金援助,最终争取来10万元。钱到位,砖运来,百姓走出家门义务劳动,数天时间,全村31条胡同由“忧心路”变为“舒心路”。

  2005年,西郭村村西修建一条柏油路,由于工程量计算失误,80米道路没有硬化。得知这一情况后,“双联共建”工作组向高唐县旅游局申请资金进行硬化,又除去了百姓的一块“心病”。

  “现在一进村,脚就不沾泥了!”老党员侯希增告诉记者,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

  ● 贫困群众笑脸多了

  西郭村有贫困户3户4人,五保户9户,低保户16户。“双联共建”工作开展以来,市总工会多次到西郭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慰问物品和慰问金,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

  郭祥华因车祸造成残疾,被纳入低保户后,虽然经济上有了部分保障,但增收难度大。了解郭祥华有就业的意愿后,田昭桐与本村向阳花开农场进行对接,帮其找到了一个门岗的工作,每月工资1200元。去年,郭祥华的孩子考上济南的一所职业学院,市总工会为其申请了“金秋助学金”5000元。郭祥华残疾后曾一度灰心丧气,如今每每笑语迎人,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

  尽一切机会,使一切招数,“双联共建”工作组想方设法推进西郭村脱贫攻坚工作。他们还组织协调潍坊市总工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代表一行到西郭村进行扶贫对接。西郭村的坠面、土鸡蛋是本村消费扶贫产品,经过积极协调,这些产品在潍坊的扶贫平台上线,使本村扶贫产品多了一条销路。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