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9月29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支教的聊城三中教师许生勇给记者发来许多自己拍摄的风景照,其中就有青海湖的照片。刚察县被称为“高原藏城”,位于青海湖畔,因此很多聊城的援青干部笑称,自己援青期间睡在青海湖畔。
援建结束时,他们说:“我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带回的只有高原精神,三年援建行,一生青海情。”
何为“高原精神”,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9月29日,记者走近聊城第二批援青干部,听他们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援青故事。
李波:
“高原藏城”期待山东游客
“青海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干同样一件事,别的地方付出一分努力,我们需要付出十倍乃至数十倍的心血和汗水。”3年的援建生活中,李波最推崇的是“高原精神”。
李波现任聊城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刚察县工作3年,曾任刚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
李波的职责主要是帮助刚察县发展旅游产业。他到任后,引入帮扶资金150万元,助力刚察县发展旅游产业,为刚察县拍摄了旅游专题片,组织中国旅游报、山东卫视等媒体到刚察县开展集中采风活动。结合“十万山东人游青海”活动,连线山东和青海两省,鲁青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李波还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推广刚察县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聊城文化艺术团到刚察县慰问演出,草原艺术团到聊城献宝,聊城、刚察两地群众通过文化交流,从相识到相知。”李波说,至今,他仍为刚察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而奔波。
除干好本职工作外,李波还资助了一名藏族孩子,“这孩子本来要外出打工的,但是我劝他好好读书,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李波说。马勇:
影像诊断填补技术空白
“当年我救治了一名藏族同胞,他痊愈后,邀请我和同事到他的牧场过周末,盛情难却,我们就去了,谁知道路途有300公里。”聊城市人民医院CT室副主任医师马勇眼望窗外,回忆起自己援青期间发生的一件趣事。
马勇介绍了一名藏族女医生到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修,市三院给她提供了宽敞的宿舍,并准备好了生活用品和就餐卡。“连牙膏、牙刷都准备好了,市三院的领导和同事对我太好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那位藏族女医生说,回到刚察后,她经常聊起在聊城的经历,言语间充满了感激。每当刚察县医院的同事夸赞聊城时,马勇总是谦虚地说:“好客山东嘛,必须照顾好,你们去了就是客。”
采访中,马勇不时接到青海同行打来的电话,向他咨询业务。自2018年6月刚察县医院安装GE16排CT后,马勇结合自己的影像学诊断业务,陆续在该医院开展了十多项新技术,其中脑血管CTA、主动脉CTA、肺动脉CTA检查技术填补了海北藏族自治州医疗技术的空白,大大缩短了患者的诊疗时间。藏族同胞为他献上哈达时说:“您是刚察人的健康守护神。”吴明启:
帮助刚察县申报国家级示范县
“在聊城援青干部和当地工信局的共同努力下,刚察县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这里的牦牛肉、青稞酒可以快递到聊城,聊城人可以品尝到青海各地的特色名吃,电子商务为刚察的农产品销售插上了翅膀。”市工信局副局长吴明启说,他曾在刚察县援建3年。
吴明启说,在游人眼里,青海花开半夏,雪拥山关,月映长河,美不胜收;在援建者眼里,聊城市海拔30米,刚察县海拔3300米,缺氧、失眠是常事。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何况2000公里之外的刚察县。吴明启说:“每次走访藏族同胞时,藏族同胞都会杀羊款待我们。当地的牛羊肉品质非常高,但是因为海拔高,肉煮不熟,我们吃不惯。”尊重藏族同胞的饮食习惯,吴明启和同事也会尝试着吃一些羊肉。“有的同事确实吃不惯,就把吃剩的肉放进口袋里,带回住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在刚察县藏族同胞眼里,聊城的援建干部不仅代表山东,也代表了国家,代表了党中央。在刚察县发展备忘录上,记录了聊城援青的故事:推进刚察县旅游产业发展,填补海北州医疗技术多项空白,帮助刚察县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