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健全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加强诉讼服务集约化建设,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多元解纷和诉源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诉讼服务。
以上率下 责任明确
聊城中院高度重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将其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进行专门研究部署。按照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聊城中院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制度,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向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代表征求意见建议,并在全市法院院长座谈会等会议上进行重点安排部署。
2019年,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延杰就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给中院全体干警上了一堂专题党课,增强了干警们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此基础上,聊城中院坚持做到责任明确,督办及时,指导精准。分管院领导对质效平台得分、送达平台应用等多项工作数据定期抽查,及时通报。通过数据信息,各法院各项工作成效一目了然,对进展缓慢的具体工作进行精准指导督办,安排干警进行一对一辅导。
结合实际 探索创新
全市各基层法院各有所长,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积极探索创新。东昌府区、茌平区法院作为全省试点,自2018年以来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并在2019年在全市推广,交通事故纠纷全程在线处置,做到一网办案、快速处理,当事人最快3天就能收到保险理赔款。茌平区、阳谷县、冠县法院还在交警队设立了道路交通法庭,及时审理交警部门调解不成的案件。
茌平区法院联合政法委,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推动网格员协助法院送达法律文书、开展诉前调解、调查执行线索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冠县法院积极开展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改革试点,实行“辅助事务外包、公证专业承接、法院监督管理”的深度对接模式,实现了司法辅助事务流程再造,有效减少了司法成本,提升了司法效能。
聊城中院立案审判部门通力协作,与司法局、工会、妇联等多个部门建立诉调对接机制,设立家事调解中心、行政争议和解中心、执前和解中心、律师调解室等。
速裁快审 提质增效
聊城中院大力推进速裁机制建设,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速裁团队,团队建设过程中注重吸纳调解员,实行调裁一体模式。目前,全市法院共成立33个速裁团队,其中中院设置2个速裁团队,实行“1+2+2+N”模式,年完成办案任务600件。
各基层院根据本院实际,制定速裁任务目标,分流简单案件,与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相互补充,发挥审判程序最大效能,促进审判质效提升。冠县法院翟坤达速裁团队以平均审限1.57天的速裁质效,在省法院近期通报中位居全省第一。
聊城中院结合收案特点,对民商事二审案件实行速裁,灵活运用互联网法庭、微信平台调解等各种办案方式,不断提升审判效率。自今年1月底成立速裁团队以来,聊城中院两个速裁团队共收案1154件,审结1053件,平均审限18天,调撤率47.8%;平均审理期限由去年同期的64天下降到53天,审判质效有了明显提升。
诉讼服务 转型升级
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聊城中院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在诉调对接、分调裁审、集约服务各个方面完善流程,基本完成了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
目前,全市两级法院普遍与司法行政、律师协会等组织机构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与42个调解组织建立规范的调解协作关系,吸纳292名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有效推动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实行案件繁简分流,聊城中院在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3个以上的速裁团队,推进案件快慢分道、轻重分离。
全市法院全部建立集约化诉讼服务中心,将分散的送达、保全、鉴定、交退费等业务办理统一纳入诉讼服务中心,实行一站通办。同时,两级法院高度重视平台应用及全流程网上办案,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通过节点流程信息通知的便捷形式,为当事人提供全流程诉讼服务。在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平台评估得分中,目前聊城中院居全省法院第一,阳谷县法院、茌平区法院在全省法院中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五,电子送达平台集约送达率280%,居全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