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莘县:雁飞千里靠头雁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0-08 19:03:38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莘县柿子园镇持续发力,努力将每一个农村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为群众致富闯出一条条致富路。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套方案送到群众手中

  加入莘县培举韭菜专业合作社后,柿子园后赵海村人说话的底气更足了。“我去年冬天种了3亩多冬罩韭菜挣了3万余元”,村民赵章才介绍,该村已种植冬罩韭菜20公顷,每年亩收入一万余元。

  为了解决群众致富无门的问题,后赵海村党支部领办了韭菜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为广大群众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韭菜种植户调整土地,开拓销售渠道。党支部书记赵培举介绍,冬罩韭菜已成为村民致富的主要渠道,“贫困户赵登科拿着合作社提供的资金和技术,种了1亩多的冬罩韭菜,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为帮助群众致富,柿子园镇制定了“产业兴村”计划,力争每个村庄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农户都有一项以上的增收致富主业。为使计划真正落实,该镇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发展新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温室大棚、露地菜等产业,取得显著成效。

  党支部涌现“田秀才”——贴心服务解决生产难题

  王国华不仅是王绳庄村党支部书记,更是当地有名的“田秀才”。除了日常工作,王国华还要走村串巷帮助本村及邻村大棚种植户解决芸豆、黄瓜等大棚蔬菜种植难题,“平常需要办的事挺多,但一想到能给乡亲们做点事,感觉还是挺值得的。”

  为解决柿子园镇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柿子园镇组织人员赴莘县北部乡镇学习种植大棚经验,并联合农商银行为大棚种植户提供扶持政策,由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群众调整种植结构。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华率先在村里搞起了大棚,并成长为大棚种植的“田秀才”。过去一段时间,该镇依托本地先进村居打造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在党员干部中培育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这批农村党员在田间地头说农家话、讲乡村事、传致富经,真正起到了带头致富、带动致富的作用。

  培养有为青年党员——村党支部补充“新鲜血液”

  王召官入党之后的生活充实而快乐,“现在给村里做点事,不仅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本领,还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挺自豪的。”

  王召官是郑庄村的青年党员,自2017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在党组织教育培养下思想觉悟明显提升,由过去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成长为积极为广大群众奔波、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有为青年。“小伙子现在身兼郑庄村扶贫专干、村会计、党建工作人员、村网格员等多项职务,虽然忙,但成天乐呵呵的。”该镇干部姚东凯介绍说。

  柿子园镇重点抓好在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后备干部、妇女中的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力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目前,该镇已逐步实现每个村庄培养至少1名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致富带富本领的青年党员。这些思想作风正、观念新、懂经营、善管理、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人为农村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

  “我们坚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柿子园镇党委书记李鹏介绍,该镇将持续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