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0-09 15:20:14

  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有些父母发现孩子跟自己相处时,十分“不听话”,他们很疑惑,为什么不能跟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刘冕介绍,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只是一个表象,背后可能存在深层次的问题。

  刘冕说,孩子的行为与孩子的感受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孩子有好的感受时,就会有好的行为。当父母与孩子交流时,不断否定孩子的行为,孩子就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因为此时孩子会感觉父母在暗示自己“不用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然而,感觉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同一件事,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包括孩子。孩子也需要他人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感受,需要父母给予安全感,需要感受来自父母的尊重、关心、理解,这就是“爱”。

  刘冕发现,很多时候,父母觉得孩子做的选择是错的,打算从自己的角度给出建议,但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有问题的,也不能理解父母的逻辑。有时,孩子也会为了对抗父母的态度,选择将错误的事情继续做下去。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白道理、接受建议。

  那么,怎么跟孩子沟通呢?刘冕说,理解孩子是沟通的关键环节,父母可以试着说出孩子的感受、感觉,让孩子感到自己被认同了,然后再跟孩子沟通。

  此外,刘冕提供了一个与孩子沟通的具体方法,即“一公尺(1米)管教法”,意思是,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权只在1米之内。具体来说,当父母认为孩子犯了错或者想让孩子做某些事情时,应来到孩子身边一米的范围内。如果父母距离孩子较远,对孩子的影响不够,孩子可以选择不听父母说的话。

  刘冕举例说,当一个妈妈在厨房做饭时,要求正在看电视的孩子去写作业,如果妈妈边做饭边喊孩子,孩子基本上不会动,因为距离太远,而且这时候妈妈为了让孩子听见自己的话,就会扯着嗓子喊,孩子就会感觉不舒服。如果这时妈妈能走到孩子身边一米的范围内,自然会降低说话的声音。

  “当妈妈和孩子靠得越近,妈妈就越不会生气。”刘冕说,还可以将左手搭到孩子肩膀上,搂紧孩子,孩子越生气,妈妈可以搂得越紧,然后用右手拿起遥控器关掉电视,再用温言软语在孩子耳边说出自己的想法:“走,写作业去。”这时,妈妈也可以一边搂着孩子一边推着孩子朝书桌移动,因为大部分小孩都是“吃软不吃硬”的。总之,如果父母只是在远处大喊着让孩子去做作业,让孩子养成“吃硬不吃软”的习惯时,自然会感到孩子不听话。

  刘冕建议,父母要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管教孩子,只有这样,管教才更有效,孩子也不会在管教过程中受到伤害,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扎下更深的“根基”。而且,父母需要加强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赶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才能跟孩子有话说。”刘冕和同事们发现,许多父母凭借老经验管孩子、跟孩子交流,忽视了孩子的身体、思想都正在成长这个现实。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推出了家庭教育服务,包括家庭教育咨询、家长沙龙、家庭教育讲座,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关注“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了解详情。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