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0-15 10:47:33

  江北水城,求贤若渴,三年以来,锲而不舍。

  2017年6月7日,聊城市联合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省人社厅共同举办了“创新驱动·智汇水城——2017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

  2018年7月12日,在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指导下,聊城市联合省人社厅,举办了“聚力新旧动能转换·服务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聊城行暨智汇水城高端论坛”活动。

  2019年9月25日,聊城成功举办了“广聚高层次人才推进高质量发展——2019年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

  有凤来栖,英才云集。3年来,聊城市通过营造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和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不断吸引海内外众多人才。据统计,聊城市共邀请两院院士8人、国家特聘专家30人、其他国内外各类专家140人与聊城市广大企事业单位进行对接洽谈,达成合作意向260余项,签约项目50余个。

  地处鲁西北的聊城何以引来如此多的国内外顶尖高端人才?院士专家齐聚聊城,为聊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得益于聊城市多年来“柔性引才”策略的不间断实施。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这样的人才理念,近年来聊城市健全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打造高端人才对接品牌,持续推进引才用才平台建设,吸引各类人才来聊创新创业,为“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的实施,为聊城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传统制造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10月13日,位于临清市潘庄镇的胡正寰院士斜轧轴承滚动体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进行试生产。项目负责人和院士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沟通,整改生产中的细节。

  2018年10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与临清市智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建成全省唯一的胡正寰院士斜轧轴承滚动体生产线。胡正寰院士从事轴类零件轧制(斜轧和楔横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40多年,是中国轴类零件轧制技术主要开创人,为中国轴类零件轧制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斜轧轴承滚动体是一种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具有高效、低耗、无污染、低噪声等优点,是轴承滚动体生产的发展方向,符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

  8月7日,吴以岭院士络病研究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举行。吴以岭院士建立了“络病证治”理论体系,提出了“脉络学说”,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开辟心血管疾病治疗新途径。吴以岭院士研发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等国家专利新药。

  茌平区引进乌克兰高温晶体专家团队和清华大学王志华教授团队,依托核心技术和完善的产学研用机制,打造全国碳化硅(sic)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和年产30万个大型超硬材料人工关节基地,向高端产业进军。

  功以才成,轴承、化工、有色金属、医药等聊城传统支柱产业正在收获高层次人才带来的新旧动能转换成果。聊城市人社局局长程继峰说:“借力国家和省高端人才活动,聊城市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同时,聊城市坚持精准化引进和精细化服务,竭力为高层次人才营造春天般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升特色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这是一个火红的创新创业时代,蕴藏着无限创意和梦想。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才的智慧动能。

  聊城乡镇主动求贤。9月25日,冠县第三届灵芝文化节在灵芝文化产业园开幕,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林志彬受邀出席开幕仪式。林志彬教授长期从事灵芝研究,1971年,他开始进行“灵芝对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的药理实验”,推动了灵芝提取物进入临床治疗。他在参加灵芝产业论坛时说:“冠县灵芝现在只是做大了,下一步还要做强,首先要在灵芝品种来源、种植技术等核心层面加大研究力度,我可以帮助联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对菌种进行鉴定。”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泰安市农科院和聊城市农科院的有关专家经常到冠县调研,指导芝农科学种植、生产加工企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冠县店子镇党委书记贾振斌说:“专家教授的指导和建议,是灵芝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种子是聊城果蔬菌树产业化的根本。“我们聊城出产的各类甜瓜品种,都是出自吴明珠院士之手。她从1958年开始,长期奔波在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搜集了吐鲁番地区所有的瓜品,并从中整理出44个地方品种和1种野生甜瓜。后来她又选育、提纯了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等品种,这些品种以前都是‘半野生’状态。”莘县旭日种业董事长郭燕兵谈起新疆农科院吴明珠院士,总是要说一些她的传奇故事。吴明珠院士和中国农业大学任华中教授,分别与莘县旭日种业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建设了国家实验室,开展分子育种研发,新产品出口俄罗斯、东南亚,是我省唯一的“一带一路”科技支援宁夏农业项目。

  “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将为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10月14日,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李玉岭告诉记者。正是基于对人才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聊城自2012年就启动了高端人才对接活动。2017年至今,聊城紧紧围绕企事业单位人才技术需求,突出专业化、精准化、高端化,既求贤若渴,又有的放矢。有了高端人力资源的累积,聊城的招才引智工作更精准,更接地气,也促成了高端人才汇聚聊城的盛况。

  打造高端人才对接品牌一位院士专家,往往带来的是一个团队,甚至是一个产业。而引进的高端人才结构,就决定了一个地方未来产业的格局。

  聊城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面临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崭新机遇,特别是鲁西集团、信发集团、中通客车集团、新凤祥集团等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需求十分强烈,亟需通过引进新技术、新理念、新项目实现转型升级和效益突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聊城市积极打造出院士专家聊城行、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会等高端人才对接品牌,在邀请院士专家上创新思路、服务到位,吸引众多高端人才与聊城市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为确保人才对接活动取得实效,聊城市精心组织每次活动,活动召开前与国家、省人社部门积极沟通,并召集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技术负责人,针对项目征集筛选、专家沟通对接、推进长期合作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摸底调查征集项目,根据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上报的需求信息,按照领域和行业分类汇总,并上报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

  如今,高端人才对接活动不仅在市级开展,在各县市区也铺展开来,成为全市招才引智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活动中,很多企事业单位尝到了甜头,打开了思路,主动提报项目需求,纷纷“抢专家”、谈合作。

  在对历届“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的报道过程中,记者总会发现有“抢”人才的“不速之客”:一所中学的校长邀请外国教授到学校参观,并教学生们英语口语;一家企业的老板邀请专家共进晚餐,迫切希望获得产业前沿信息;一家出口企业积极对接目的地国家的外国专家,了解当地市场情况……

  人才,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和未来前途的重要标准。人才存量越多,增量越多,意味着城市的经济越有活力。

  为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聊工作,聊城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软环境、拴心留人的大环境,出台了各类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用真情实意打动人才,用优质服务留住人才。

  2017年,聊城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2019年,根据形势发展和人才需求,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补充意见》;根据省、市委关于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推动人才制度改革攻坚的要求,今年7月份,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印发了《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水城优才”工程激活人才制度效能的意见》。这3个文件和一系列配套细则,构建起聊城市全类别、全方位、全周期的高效制度体系。

  聊城市委书记孙爱军曾提出“三个凡是”的郑重承诺,彰显出聊城谋求跨越发展的魄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放行;凡是先进地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都可参照;凡是符合聊城市实际、对项目有利的措施方法,都可试行。

  聊城古有高士鲁仲连射书救百姓,今有天下名士云集聚力谋发展。正如季羡林先生所描述的他家乡临清的“五样松”,看过汉末的黄巾起义,看过胡马北来、晋室南渡,看过大运河里帝王南下的龙舟,看过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滚滚狼烟,聊城的一方古城、一湖碧水、一座古楼、一湾运河也见证了新时代聊城发展的铿锵脚步。

  最后,借用山陕会馆楹联中的8个字,祝福聊城及为这片热土奉献智慧和韶华的人们:坦道骏马,高帆顺风!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