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节期间,省道德模范詹春芳又一次为弱势群体送去礼物和温暖。这是第几次奉献爱心,连她自己也数不清。从桃李年华一路走到如今,“奉献”成为贴在她身上的标签,侍奉高龄婆婆、志愿参加公益活动……詹春芳用真情唱响了一曲动人的爱的赞歌。
詹春芳是新疆伊宁市人。身为军人的女儿,她内心对军人有着天然的崇拜。高中毕业后她在医院照顾患病的父亲时,认识了一位为救战友而腰部受伤的军人。“我被他的事迹深深打动,虽然他身体虚弱,但在我心中的形象却无比高大。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对这个朴实、善良的山东汉子感情越来越浓,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和他结了婚。”詹春芳说。
1994年,詹春芳随丈夫回到老家聊城市东昌府区沙王庄村。26年来,她既要照顾肾病综合征缠身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又要照顾大小便失禁的高龄婆婆、双目失明的聋哑大哥。包括丈夫在内的很多人都曾劝她离开再去寻找幸福,可是詹春芳却始终不离不弃,用爱和毅力坚强地撑起这个温暖的家。
詹春芳丈夫病情恶化,浑身浮肿,四肢无力,出现了血压高、蛋白高、体温高、红细胞低等症状。为了节省治疗费,詹春芳就在自己身上一遍一遍地练习打针,熟练后才给丈夫扎,以致于她的手背上都是针眼。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丈夫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浮肿逐渐消失、苍白的脸慢慢红润起来。詹春芳说:“如今,我丈夫虽然每天都离不开药,但是他能下地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还能帮我一起照顾家人。看到他重新找回自信的样子,我真的很欣慰。一家人平安健康就是幸福啊。”
詹春芳93岁高龄的婆婆患有高血压和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说话不清。老人醒得早,詹春芳每天早晨第一项工作就是伺候婆婆起床:将婆婆轻轻从床上扶起来穿好衣裤,把热水盆里的毛巾拧干后先在自己脸上试试,温度合适了再给婆婆擦脸,然后把她扶到厅堂坐下。
“婆婆特别依赖我,每次我都要像哄孩子一样在她耳边大声说‘娘,我不走,去做饭,你等着’。她点头同意后,我才急忙到厨房做饭。”詹春芳说,婆婆很理解我的难处,她老人家知道这些年我给丈夫看病欠下不少债,没有能力改善生活,对于吃穿从不挑剔。但詹春芳还是想方设法“粗饭细做”,尽量将粗茶淡饭做出花样,就连吃个地瓜,也拣最软的给婆婆吃。
2008年,詹春芳开始参加公益活动。她利用休息时间和节假日参加志愿服务,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发放助学金、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用品……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着身边的人,在当地凝聚了一股股爱心正能量。
今年疫情发生后,詹春芳第一时间请缨到一线值班,宣传新冠肺炎预防知识,走街串巷劝导居民尽量不出门、不聚会,出门必须戴口罩。她带领志愿者主动做好村庄的消毒工作,并发起了为武汉疫区捐款活动,将3750元爱心款通过东昌府区慈善总会捐到武汉。虽然自身家庭条件不好,但考虑到疫情过后学生返校,防控物资紧缺,她通过山东省新冠肺炎物资平台,联系供应商购买了5箱消毒液、60瓶洗手液、20万片泡腾消毒片,分别捐赠给水城中学和聊城六中。
作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10多年间,詹春芳无偿献血近4万毫升,在省红十字会做了遗体和角膜捐献登记。在詹春芳的带动下,她的儿子也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
路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詹春芳说,在奉献爱心的道路上,自己会风雨无阻、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