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高唐县清平镇林场的一块蜜薯种植基地内,村民正忙着翻土,捡拾、挑选蜜薯。
“今天镇上大集,我寻思刨点新鲜的蜜薯去赶趟集。”三胞胎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马宗国一边说着,一边将蜜薯装箱,“装上箱,咱家的蜜薯就变成了‘城里货’。”当天恰逢镇上的消费扶贫产品赶大集活动,在镇民情联络站门口,工作人员早已摆桌设摊,等待扶贫产品的到来。
“新鲜的蜜薯又大又甜,一公斤两三元钱,不甜不要您钱。”刚到摊位,马宗国就吆喝了起来。据了解,2019年,马宗国成立三胞胎种植合作社,租赁了镇上的6个扶贫大棚,用于红薯的育苗和种植,所得收益部分分给镇上4个省定贫困村的贫困户,部分用于村集体增收。“薯类的粗纤维含量很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防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近年来在家庭的消费比例也逐渐增高。”马宗国介绍,合作社的6个大棚一共10多亩地,经过农业科技特派员多次上门指导,种植的红薯个大质优,现在一亩地能产3000多公斤红薯,主要销往北京、河北等地。
“我买一箱蜜薯,再来一箱黑小麦粉。”听说镇上的大集卖彩色小麦,附近的村民都特地赶来,准备买一箱回家尝尝,“既能买到优质的农产品,还能帮助贫困户,这个扶贫活动还真不错。”
黑小麦粉是高唐县厚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士芳带来的扶贫产品。2016年,刘士芳从泰安引进黑小麦种子,开始在清平镇高寨村进行试种。黑小麦品种在市面上不多见,且营养价值丰富,试种成功后,刘士芳便萌生了大面积种植的想法。但黑小麦在村民眼里是个稀罕物,看不到收益,村民都不乐意种,这让刘士芳犯了难。
高寨村是省定贫困村,为了让村子尽快“摘帽”,贫困户脱贫,刘士芳多次上门给贫困户做工作,并以保价回收的方式让贫困户致富无忧。“根据市场价格,彩色小麦一亩地收益有1600多块钱,比正常小麦一亩地高出三四百块钱,咱保价给贫困户最 低1公斤3.2元。”刘士芳说,除了种植环节保 价回收,贫困户也全程参与了小麦的深加工 过程,一天能拿到40元钱的现金收入。此外,总收益的5%还会分给贫困户,10%用于村集体增收,真正实现全产业链式产业扶贫。目前,高寨村已种植黑小麦达70亩,绿小麦4亩。
“清平镇有4个省定贫困村,自2016年镇上开展精准扶贫后,开始大力发展扶贫项目,项目的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贫困户稳定脱贫。”清平镇党委委员王刚介绍,目前全镇的贫困户已于2018年实现全部脱贫,4个省定贫困村于2017年全部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