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行走在东阿县牛角店镇红布刘村的乡间道路上,一座座粉刷一新的房子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的胡同干净整洁。站在村口新建的广场上放眼望去,在一簇簇门前绿植的映衬下,白墙青瓦的鲜明色调“游走”在村落街巷,让人流连忘返。
说起红布刘村的美,村党支部书记刘善科满眼笑意,“你别看现在我们村这么漂亮,我们可是下了大功夫哩。”
曾经的红布刘村,也是一条土路通到底,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街道两旁随处堆放着破烂杂物。“从2010年起,我们村‘两委’成员便一致下定决心,要改变村容村貌。”刘善科说,“那时村里没少开会,大家凑在一起挠着头研究,这整治环境,从哪开始?”
万事开头难。农民长期的生活习惯对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挑战。“身教大于言传。”刘善科带领村干部迈出了第一步。
“村干部不但给我们作出了榜样,还主动上门帮我们整理。”村民刘善文告诉记者,“说实在的,一开始刘书记带着村干部监督我们搞卫生的时候,心里真是有点不情愿,但看着村里这几年的变化,自己的想法也跟着变了,这不都为了让咱生活得舒服些么。”
不仅仅是监督村民搞好自家卫生,为了让村民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刘善科没事就往镇上跑,打听上级政策,修建文化广场、硬化胡同……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让红布刘村的环境一天好过一天,先后获得国家级森林村庄、山东省文明村、省级森林村庄、聊城市最美乡村、聊城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走进刘善科的家,一股桂花香味扑面而来。“你闻闻,这桂花多香。”刘善科说,这两年,借着“平清种增改”的东风,他一直想要在村道两侧种点什么。一开始他想要种植桂花,但由于桂花在北方种植的前几年里管理较为复杂,且没什么经济效益,最终他选择了可以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枣树。
“我们统一把村内闲置的空宅、荒地平整好,为每户村民发放了3至5棵枣树。”刘善科说,借着这些树苗,红布刘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枣树村”,每年增加农户收入500元到1000元。
如果说秀美是乡村的外在肌理,宜居是乡村的内在归宿,那么富裕则是联系乡村内外的脉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红布刘村立足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我们种了一些油菜花、凤仙花,还有一些地瓜等经济作物,通过举办油菜花节、地瓜采收节,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刘善科说。
通过举办活动,农户将自己家种的大枣、石榴和手工做的扫帚、笤帚等手工艺品在家门口卖到了聊城各地。2020年,牛角店镇投资1000余万元在村西南新建鲁望为民服务中心一处,创造就业岗位20余个,目前村集体收入达6万余元,是2016年的3倍,真正实现了集体有收入、群众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