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企业进乡村 扶贫添“后劲”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1-03 18:56:07

  金秋时节,大地一派丰收景象。聊城茁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里,一排排翠绿的植株上挂满了红彤彤、圆润饱满的甜心小番茄。公司负责人王福龙组织村民将采摘的小番茄打包成箱,忙得不亦乐乎。“别看甜心小番茄个头小,可皮薄肉厚,比普通番茄口感更好、价格更高。”工作间隙,王福龙告诉记者,前几天美团、京东电商负责人来基地洽谈了果蔬采购,下一步,基地将携手电商平台,让扶贫产业插上互联网“翅膀”。

  2017年11月,聊城茁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新区许营镇侯营村流转了14.4公顷土地,种植甜心千禧小番茄。经过3年的发展,公司在许营镇扎了根,小番茄变身“致富果”,远销全国各地,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就业,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强企富民、村企共赢。

  政策好,凤来栖

  “我早有种植大棚的想法了,但大棚种植前期投入大、风险高,一直没有实施。这里的优惠政策让我重拾信心,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王福龙是莘县人,他是被许营镇扶贫产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来的。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致富之源。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许营镇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的方式,支持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大棚建设。

  “我们在这里办企业,镇政府承担3年的土地租赁费用,我们还能享受市、区国家贷款基准利率贴息贷款政策,补贴贴息贷款与实际建棚贷款的利息差,也不用我们承担。”王福龙介绍,正是这样大力度的产业扶持政策,减轻了企业前期投入的压力,让本来只是做大棚转租的他坚定了发展新型农业的信心。

  帮到位,暖人心

  说农业种植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一点都不为过。2019年夏天的一场大雨,就让王福龙吃尽了苦头。

  “当时,雨下得很大,雨水从大棚前檐流进了棚里,水排不出去,涝得严重,加上夏天温度高,10个棚里的秧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眼看着小番茄就要收获了,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对王福龙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农业保险。

  “当时,我刚买了保险没几天,保险公司以保险生效时间短,不愿意赔偿,多亏了高新区住建局行政执法大队副队长王杰从中多次协调,我才拿到了保险赔付款。”王福龙说。

  自大棚2017年11月开建,3年的时间里,高新区住建局行政执法大队向公司提供了很多帮助,保险赔付只是其中一件小事。

  “高新区对我们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一起在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销售档口考察租赁行业形势;有了农业优惠政策,他们第一时间告知;他们还定期举办农技知识培训,请聊城大学的教授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王福龙说。如今茁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打开 销路,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年增收四五十万元。

  富带贫,奔小康

  “我在这里就是除除草、摘摘秧,活不累,赚的也不少,这里人多,能说说话,挺好。”郭玉英是侯营村的贫困群众,已经7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她经常来茁壮基地打零工补贴家用。

  聊城茁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吸纳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基地打工。

  “家里没事,我就过来干点活,一天能挣100多元钱,工资一天一结,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钱,上班离家近,又方便。”贫困户曹香贵说。

  王福龙说,在他这里干活的都是当地村里的贫困户、留守老人、赋闲在家的妇女。“大棚里一年四季都有活,离不开人,现在在这里干活的有60多个人,活也不累,都是简单的农活。”

  除了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外,王福龙还向当地种植户传授销售经验,帮助他们销售农产品,提高收入。“我告诉他们将成熟农产品分级采摘、分级售卖,外形品质好的外销,品质一般的进农贸市场销售,这样,每公斤农产品能多卖0.6元左右。”目前,他已经帮助附近上百户农户实现了农产品外销。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