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阿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高标准蔬菜温室大棚
秋日暖阳下,记者走进位于阳谷县阿城镇的古阿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蔬菜温室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泛着白光,集散市场的农户、客商正忙着分拣和包装新鲜蔬菜。
该基地采用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规模化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同时,每年拿出扶贫资金额度的8%作为收益分给贫困户,并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
提起项目的来龙去脉,阿城镇副镇长王晨光表示:“得益于在扶贫资金使用上的创新。”
东堤村是省定贫困村,基础条件落后,人均耕地少,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扶持东堤村发展产业,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单纯在该村发展小规模项目,扶贫效果不明显。
穷根得拔、穷帽得摘,但路在何方?面对贫困人群渴望的目光,阿城镇党委努力寻找着开锁的“钥匙”。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一直以来,扶贫资金使用时以逐家逐户“撒芝麻盐儿”为主,小而散、细而繁,作用不充分、效果不明显。
抓住问题,想出办法。阿城镇领导班子在多方考察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发挥蔬菜专业镇的优势,“打捆”使用扶贫资金,选择最好的土地资源,集中建设蔬菜生产基地。
具体怎么用?镇领导想到了招商引资企业——山东古阿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7年,该镇整合东堤村等7个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0万元,采用“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在地理位置优越的薛庄村建成高效集约蔬菜温室22座,由古阿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大家将这一模式形象地命名为“飞地种菜”。
好思路带来好出路。“我们充分发挥抱团发展、规模经营的优势,实现了管理标准化、品质优良化、品种多样化。客户需要的产品类型,一次性可在蔬菜生产基地得到满足。目前,订单主要来自湖南长沙、吉林长春、北京等地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总经理狄涛说,“今年二三月两个月份,项目效益实现逆势上扬,蔬菜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实现销售收入50余万元。”
项目盈利,企业、农户双赢。“该项目每年实现扶贫收益17.6万元,扶持97户207人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带动周边20余名贫困群众进场务工。”王晨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