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东昌宾馆小礼堂内,不时传出雷鸣般的掌声。
今年是山东省对口援青十周年,也是聊城市对口支援刚察县七周年。在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历史节点,刚察县派出宽卓太同志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不远千里来到聊城开展交流宣讲活动。宽卓太是谁?他的身上又发生了怎样感动人心的故事?
“他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向党组织上交1万元特殊党费,并将个人全部积蓄和抚恤金511799.05元捐赠给刚察县泉吉乡寄宿制小学。”报告会上,泉吉乡党委副书记达尔杰向大家讲述了“一份遗嘱背后的故事”。
1930年,宽卓太出生在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儿时的宽卓太为了生存随父亲讨过饭、当过木工、做过鞋匠。在牧主家放牧的母亲和妹妹因不堪折磨从牧主家逃跑,逃进山后再无音信。
解放后,饱受磨难的宽卓太在组织的动员下于1956年参加工作。1958年,宽卓太到泉吉公社(今泉吉乡)工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剧毒、高残留的六六粉作为对昆虫神经的广谱杀虫剂,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生产和应用,我国牧区也用六六粉进行药浴来防治牲畜外寄生虫病。1962年,在一次药浴时,因池中的羊数量过多,为了防止体弱的羊因拥挤和踩踏误食药水死亡,为了不让集体财产受损,宽卓太情急之下跳入药浴池去扶踩倒的羊。而这一跳,带给他的却是终生的伤害。在救羊的过程中,池内四下飞溅的药水让宽卓太无法躲避,他不慎咽下药水造成肺部损伤。从那天起,他就时常头晕、无力,并伴有咽喉充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组织上考虑到宽卓太的身体情况,先后两次为他调整工作岗位。但是到了1964年,因病情逐渐加重,宽卓太已无法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经研究,组织决定把他安顿到低海拔、医疗条件好的西安市离岗休养,并给他爱人发工资照料他。
“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像我这样的身体,没有党的关怀照顾就没有我,因为有党,才有了我的今天。”党的这份恩情,宽卓太铭记于心。
定居西安的50多年时间,宽卓太生活非常俭朴,每天的主食就是糌粑,偶尔炒个青菜,逢年过节也不肯添件新衣服,家里用的是几十年前的老旧家具。
虽然对自己“精打细算”,但当别人有困难时,他却十分“慷慨”:汶川、玉树地震时,他积极向震区捐款;他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学生用品,在儿童节给孩子们分发文具;照顾他的保姆犯了耳疾无钱医治,宽卓太当即拿出3000元送给她治病。
长年住在古城西安,眼前的巨变让宽卓太一直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首先靠文化,而文化教育离不开学校。“宽卓太很久以来就有了把积蓄和抚恤金捐赠给学校的想法。他希望家乡的孩子能认真学习,一代更比一代强。”作为第一个报道宽卓太老人先进事迹的新闻人,刚察县新闻中心的拉毛措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心中的这位老党员。
泰然自若度人生,铢寸累积谢党恩,化作春泥还故土,卓尔不群平凡人。这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从而立到病故50多年间,舍己为公、大公无私地帮助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对党的事业至忠至勤,对名利却至淡至简,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故乡的热爱,这样的事迹怎能不让人动容?整个报告会,时而掌声雷动,时而肃静无声,与会人员无一不感受到了内心的震撼、灵魂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