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公墓的地基已经建成了,年底即可投入使用。”今年,莘县燕塔街道东毛坊村村民赵金铎多了一个新的身份:莘县福德园殡仪服务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莘县福德园殡仪服务有限公司是东毛坊村为引领村民致富而探索成立的企业。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近年来,在我市部分村庄,墓地侵占耕地的现象愈加严重。如何缓解耕地和墓地之间的矛盾,考验着各级政府部门的智慧。
东毛坊村党支部书记赵玉丰介绍,由于邻近城市,东毛坊村有很多做生意的人,大部分村民生活较为富裕。为了利用有限的资金服务更多人,东毛坊村党支部煞费苦心。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赵玉丰说,起初,东毛坊村收回了部分集体土地,将土地通过公开承包的方式,承包给个人种植果树,村集体这才有了第一笔收入。正是这次尝试,让东毛坊村以全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村、农民嵌入产业链条中,农民既可以作为股东赚取分红,又能以劳动者身份获取劳动报酬,极大激发了生产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程度,提升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尝到改革的“甜头”后,赵玉丰和东毛坊的其他村干部将目光放在了村级公墓上。“随着城市发展,殡葬难成为困扰很多城市人的难题。”赵玉丰说,“很多城里人是生也生不起,死也死不起。”满足普通市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殡葬需求,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势在必行。东毛坊村位于莘县西郊,距离城区不远,适合建设公墓。“即便是按照最低标准来计算,5.3公顷的集体土地也能创收过亿元。”赵玉丰对该项目的发展充满信心。
而东毛坊村村民对这一项目的建设积极性超乎想象。“800万元的投资,很快就筹集完成。”赵玉丰说。共同富裕不是大锅饭,集体经济不是铁饭碗。在管理模式上,东毛坊村采取入股自愿、限制入股的方式,促进了集体与农户利益的均衡发展。
在东毛坊村,村级公墓并非是唯一的致富产业。走进东毛坊村,50%的村民的住房是公寓式建筑。
“有的是自己住,有的则是自己建了之后租出去,入住率能达到70%。”赵玉丰告诉记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也能让村民心更齐、腰包更鼓、生活更美。“下一步,村里准备建一所养老院。”在谈起未来的规划时,赵玉丰告诉记者,城市的敬老院往往一床难求,而农村敬老院空气环境好,整体生活节奏慢,具有自己的优势,适合“养生+养老”,能满足老人的多样化需求。
赵玉丰说,村集体缺少产业运营经验,让乡村集体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下一步,我们将与有经验的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产业发展思路,争取让村民获得更多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