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莘县教体局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大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1-24 17:08:21

  莘县古城镇中心小学有一份名单,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学校51名贫困学生的个人信息。“我们通过班主任家访、学校评议等形式,从72名申报的学生中筛选出32名贫困生,再加上之前建档立卡的19名贫困生,最终形成了这个名单。”古城镇中心小学校长谷喜凤说,学校对这些贫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感受到别样的温暖。

  古城镇中心小学的扶贫做法是莘县教育系统脱贫攻坚工作的缩影。近年来,莘县教体系统全体成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行动,脚踏实地,围绕“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切实担负起教育扶贫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职责,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育资助全覆盖

  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2016年以来,莘县教体局克服学生资助工作量大、资助面广、资助对象复杂等困难,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把惠民工程实施到位。五年来,该县累计为793113人次学生发放各类教育惠民资金60343.12万元,实现了县域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

  针对建档立卡生,莘县学生资助中心每月与扶贫办对接工作,及时掌握建档立卡人员信息变动情况,不定期与残联、民政部门联系,确保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信息渠道畅通。今年5月,莘县教体局开展了“万名教师送温暖、教育扶贫进万家”活动,通过电话访谈、入户走访、填写入户调查表、发放教育明白纸等方式,畅通了建档立卡家庭教育资助信息渠道,准确掌握了县扶贫办大数据平台信息。

  今年6月,莘县教体局又开展了“万名教师送温暖、教育扶贫进万家”二期行动,动员相关教师,深入到具有适龄学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实地走访,送去关爱和温暖。通过零距离接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成员,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倾听贫困家庭群众的心声,教师们进一步摸清特殊群体学生思想状况和受助信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投入到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确保教育资助应助尽助、不落一人。

  控辍保学有成效

  “控辍保学”是教育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失学”是“控辍保学”工作的奋斗目标。莘县教体系统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文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章立制工作。

  该县将关爱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评价时的权重,并分别建立了“控流制辍全员负责制”、辍学报告制度、辍学学生劝返制度,完善了学籍管理,加大了奖惩力度,对于学校辍学率超过规定目标的,对学校评价实行一票否决。

  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在校学习,莘县教体局建立了县、校、乡、村四级台账,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和孤儿低保适龄生的情况进行了逐一核查,做到“应入尽入”。该县累计17个辍学失学孩子,除一人死亡、一人延缓入学、一人初中毕业外出打工外,其余14名学生通过劝返全部重回校园。

  该县除特殊教育学校外,160所学校接收了852名残疾儿童,对259名残疾儿童进行了送教上门,更广泛地提高了残疾群体的知识水平。今年疫情期间,莘县教育系统工作人员核查到91名学生不能实现在线学习,及时为他们购置手机,并解决流量问题,最大程度帮助孩子们接近自己的梦想。

  农村学校显变化

  治贫先治愚,治愚抓教育。莘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县的创建和学前三期行动计划的开展,农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环境越来越好,教师队伍逐渐优化,帮扶工作各方面日趋完善,为斩断贫困村的代际传递,做到了“扶贫先扶智”。

  妹冢中心小学新建2200平方米的综合楼,谭庄小学新建1380平方米的综合楼、实验小学新建1423平方米的综合楼、胡集小学新建3635平方米的综合楼、高庄小学新建1200平方米的综合楼、常庄小学新建1425平方米的综合楼,西沙河小学新建562平方米的功能用房……妹冢联校硬件建设全面提升,是莘县教育硬件提升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各农村学校设施逐步完善,致力于让学生开阔眼界,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等方面,莘县教体系统优先保障贫困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通过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开展结对帮扶、联建共建和初中富余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等措施,最大限度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近五年来,该县新招聘的教师全部被优先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扶贫片区农村中小学占30%。该县组织选派了100多名城镇优秀教师到扶贫片区学校支教援教,通过示范指导和传、帮、带等形式,有效提升了当地教师的专业素养。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