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奏响就业扶贫合奏曲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2-01 10:59:26

  10月25日上午,在阳谷县金斗营镇西金村食用菌扶贫产业园的大棚内,一朵朵洁白圆润的双孢菇长势喜人,“棚主”贺增贞和工人们正在对鲜菇进行采摘、打包等规范化操作。

  今年41岁的贺增贞出生在西金村,2017年之前,一直在河南范县打工,从事双孢菇培育,他心中有个“田园梦”,那就是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食用菌基地。“之前没积蓄,家乡也没有发展的条件,但心里一直有这个想法。”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打工期间,贺增贞始终坚持阅读农业科技书籍,把所学所思记录在笔记本上。

  2017年初,金斗营镇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了10座高标准恒温菌棚,实行对外承包。贺增贞听说后非常兴奋:“如果是自己建棚的话,投入太大,承包则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贺增贞立即返乡实地查看了扶贫大棚,了解了大棚建设投资额的8%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等一系列政策后,第一时间签订了承包合同,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刚开始,我的家人朋友都不看好,认为当地食用菌生产并没有形成规模,销售上肯定会遇到困难。”贺增贞却很坚定,“承包这种模式非常合适,这样我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投到管理和技术方面,从而把大棚经营得更好,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而且承包扶贫大棚不仅能增加自己的收入,还能让贫困户领到分红,无论如何我也要搏一搏。”

  2017年9月,贺增贞种植的第一茬双孢菇上市,因为质量好,受到上海客商的关注。那些日子,上海客商每天提前到西金村食用菌扶贫产业园等待出菇,然后运到上海的农贸市场出售。贺增贞算了一笔账,每公斤双孢菇按9元计算,每个棚的纯利润能达到1万元。当年,贺增贞拿出10.3万元为全镇127户397名贫困群众分红。2018年,贺增贞又利用200余万元扶贫资金,新建了15座双孢菇大棚。3年来,他共拿出60余万元为贫困户分红。

  双孢菇盛产时上料、采菇、削根,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产业园优先聘用贫困户到大棚里做零杂工。“增贞回村承包大棚为我们提供了挣钱的好机会,平常在大棚里做些零杂活,一天能挣60元钱,让家里又多了份收入。”东金村贫困户魏学田高兴地说。

  如今,从西金村的双孢菇到子南村的葡萄,从刘堤村的服装厂到子北村的养驴基地,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加快,一个个扶贫车间应运而生。“对于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用工需求高的扶贫产业,我们以集体资产出租的方式把集约式厂房承包给当地的创业能人;对技术含量较低、易操作的扶贫产业则由扶贫车间提供工具和原料,让贫困群众在家制作,然后回收成品,按件计酬。灵活的增收方式,让全镇贫困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家庭情况选择不同的扶贫车间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稳定增收渠道。”金斗营镇党委书记董典政说。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