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下发通知,确定了100个“两新”组织党建“百千万提升工程”省级培育对象,其中有12家社会组织党组织入选。莘县翰林学校党总支,是我市唯一入选名单的社会组织党组织。
“两新”组织党建“百千万提升工程”是山东省委“两新”组织工委为全面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以点上突破带动整体提高、引领推动“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按照‘党建引领、立德树人’的思路,将党建与教育教学同频共振、相融互促,围绕服务教学、创建品牌示范学校两大任务,全力夯实学校党建工作基础,把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莘县翰林学校校长王雪宽说。
突出党的领导实施“四个融合”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莘县翰林学校成立党总支,把支部建在学部(初中部、小学部)上,党小组建在级部(科室)上。同时,学校成立了专门党建办公室,选配“双强型”党组织书记。
为解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莘县翰林学校提出了“四个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党总支与校委会融合,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支部与学部领导班子融合,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学部全面快速发展;党小组与级部(科室)融合,督促指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本级部(科室)工作水平的提高;党员与骨干教师融合,互助互学,锻造一支师德高尚、担当有为、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
“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为党员。”莘县翰林学校党总支书记田庆彦说,学校坚持党建与业务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党员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党员骨干教师双向培养。目前,校委会6名成员3人在党总支委员会交叉任职,党员教师担任中层以上干部27人、班主任7人。
“2019年,我校有6名优秀教师光荣地成为了中共预备党员,他们都是从骨干教师中脱颖而出的典型代表。”田庆彦告诉记者,在这6名预备党员中,孔维超、姜宪鹏分别担任学校初中部、小学部业务副校长,武之泰、王素花分别担任初中部、小学部主任,于东阳、吕海芳分别担任初中部、小学部班主任,学校党总支把积极向上、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骨干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
创建红色校园营造红色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在育人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为进一步提升作为省级党建示范点的建设质量,翰林学校党总支实施“11123”工程,建立“一校”(中共莘县翰林学校团校),“一路”(红色灯杆文化),“一廊”(红色文化长廊),“二场所”(党员活动室、综合教育馆)和“三区”(党建工作展示区、党建引领教学示范区和党建引领德育工作示范区)。
“我们配合今年开展的以‘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活动,大力改造提升活动场所,增强红色校园党建文化氛围。”田庆彦介绍,学校在原来“两室一馆一展区”(初中支部党员活动室、小学支部党员活动室、党史教育馆、党建工作展区)的基础上,新建了“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红色文化长廊,展示党史、新中国史、新中国教育发展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红色活动,讲好红色故事。学校分期分批组织师生参观党性教育基地,聘请专家学者讲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热情。为配合开展的“红色少先队”和红色诗歌朗诵的系列教育,学校为全校师生购置红色图书。学校做好党建工作总结及对外推介宣传工作,拍摄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宣传片,强化师生教育和对外形象。
规范组织生活打造品牌学校
党内政治生活是传统,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规范党组织生活,党员从上率下参与组织生活,认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才能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莘县翰林学校党总支通过“四定”措施,即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扎实推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通过“一本两平台”,即每名党员一本学习笔记,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在线”两个学习平台,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等各种专项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境界。学校强化活动开展,完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开展业务比赛,设置“党员示范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坚持党管干部,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党员带头,坚持党员工作在一线,坚持双向培养,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工会、妇联、团委建设,夯实党建带群建工作;完善家庭社会等层面的参与力度,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使学校教育质量得以提升,教学成绩得到提高,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党建特色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