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下,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新的动力、新的优势亟待培育,质量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聊城尤为重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持续强健“工业骨骼”。近年来,在制造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引领下,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建设鲁西质检中心为平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提升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水平,努力建设集标准服务、计量检测、质量检验和认证认可服务于一体,技术能力覆盖聊城及周边地区主导产业和主要产品的冀鲁豫交界地区质量基础设施高地,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提质增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资源布局 提供“一站式”服务
针对消费领域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开展全方位“质量体检”服务,为企业“诊断把脉”;面向传统产业,强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基础支撑……一项项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资源整合在一起,提供的全链条、全方位、过程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让聊城广大中小企业感受到了完善的城市质量基础设施所带来的便利与“温暖”。
被纳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2020年度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聊城“一站式”质量基础技术服务标准化试点,“端出”的每一项服务都是实打实的硬举措。聊城着眼于打造冀鲁豫交界地区检验检测高地、构建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系统集成,整合原有分散的计量测试、质量检测、标准研究、认证服务等科研院所技术资源,探索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设立了NQI“一站式”咨询受理平台,制定了NQI“一站式”服务组织机构、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承诺等制度规范,积极构建全链条“一站式”质量基础技术服务平台。
目前,鲁西质检中心已建成投用实验室面积31400平方米,技术项目涵盖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质量基础,服务领域辐射聊城及周边地区主导产业和主要产品,并多次承担国家级、省级质量检验、计量检定、标准研制、产品认证等任务,已成为在山东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质量基础服务平台。聊城依托鲁西质检中心,还建设了标准信息平台、健全了计量测试体系、搭建了认证服务站点、配备了质量实训基地。企业不出园区,就可享受第三方提供的质量培训、标准查询和制修订、计量器具检测、产品认证等专业权威的质量服务。
围绕产业特点 强化质量技术支撑
鲁西质检中心有一台神秘的检测设备,受到我市众多中小企业的追捧。它便是由德国蔡司生产的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可以像医院使用的CT设备一样,对金属、非金属、纳米等材料进行扫描,实现产品质量鉴定及生产工艺控制。
鲁西质检中心质检人员介绍,聊城是全国重要的钢管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随着一大批石油专用管、不锈钢管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先后问世,我市企业对质量检验检测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台扫描电镜可以发现钢管内部原来无法觉察的微小断口和质量瑕疵,为提升聊城钢管产业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
检验检测是对标准执行的评定,不仅可以传递质量信任,更是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技术基础。为提升鲁西质检中心的综合技术水平,聊城结合自身支柱产业、重点产品、产业集群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了一批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的专业化实验室。
国家铜铝冶炼及加工产品质检中心建成投用,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验收,无缝铜管、轴承钢材、铝合金检测能力通过瑞士SGS实验室能力验证;国家轴承产品质检中心已建成投用,通过CNAS/CMA/CAL三合一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铜铝及制品、轴承产品、钢管产品、棉纱产品、人造板产品、化肥产品等6个省级质检中心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并通过验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目前,鲁西质检中心各类技术机构已具备1403个产品、2572个产品中44923个参数和2606个方法的检测能力。
紧盯顶层设计 提升质量服务效能
引入工业设计理念,对计量、标准等项目进行顶层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突出抓提升与打基础并重,让聊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补课加赶超”的目标。
标准是一个行业的通用技术语言,是权威的象征,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入选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的山东奥克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下,不仅代表亚洲受邀参与制定欧盟氯化胆碱产品生产标准,而且还受邀参与我国“酒石酸氢胆碱”和“食品营养强化剂氯化胆碱”两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凭借实力赢得更多行业发展话语权。截至目前,我市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各级标准100项,数量和质量均达到历史新高。
标准引领质量。先进的标准能为质量改进提供路线图,从而提高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聊城围绕自身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创新性地建设了10大标准体系集群,录入国家和行业标准数据约8万条。钢管产业集群团体标准建设项目、阳谷县特种光电线缆产业集群团体标准建设项目获批创建国家级团体标准试点。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橡胶助剂、造纸纤维原料2个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机构和轴承滚动体、复合电缆、金属材料3个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功落户聊城。
计量被形象地称为工业的“眼睛”,是产品质量和质量优势的基本保证,在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每个环节,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都依赖于稳定的计量检测与管理。今年,我市专门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在全市选择100家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着力开展计量精准施“测”服务。同时,我市重点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增强化学、长度、力学等实验室的计量检测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