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完集就过来了,想看看节目。现在的政策真好,政府不光带领我们发展产业,帮助我们脱贫致富,还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11月15日,在莘县十八里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现场,邢庄村村民陈秀莲高兴地说。
今年,十八里铺镇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镇着力开展文明村庄建设,全镇69个村庄,村村都有“文化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新思想、新内容。每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文明评选活动,倡树文明家庭、文明户及先进典型,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十八里铺镇共有市级及以上文明村3个,其中,苏堂村已经通过全国文明村公示。□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钟伟通讯员李新盛
11月17日上午,一辆满载扶贫物资的四轮货车,开进了阳谷县张秋镇政府大院。镇政府工作人员早已在院子里等候。车子停下,随行的6人赶紧跟上来,说:“这几天气温降得厉害,我们赶紧购买了一批过冬物资送过来,不能让贫困群众冬天挨饿受冻。”说着,他们带头把一箱箱物资搬下来放到院子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这个冬日里显得格外温暖人心。
送来爱心物资的,是张秋镇的6位企业家。他们此次共为贫困户捐赠了价值2.5万元的550箱火腿肠和1万元现金。“感谢你们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谢谢!”张秋镇镇长张庆国一个劲地感谢。
“企业的壮大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关心贫困群众是企业回馈社会的义务,也是责任。作为民营企业家,能回报社会,特别是为贫困群众提供一些资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阳谷县六和鲁信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沙克岭说,“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带动更多爱心企业家关注贫困群众,为全镇脱贫工作尽一点微薄之力。”
张庆国告诉记者,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张秋镇51个村在党委政府、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共同努力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目前,全镇共有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556户1171人。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张秋镇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底线,精准对焦、持续发力,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现在国家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我们老百姓住上了敞亮的安居房,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感谢党和政府还有爱心企业的关心,让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更有信心。”田堤口村贫困户丁长春说。
该镇邀请文化公司为民间艺人和文艺爱好者进行了乐器方面的培训,组织曲艺志愿者两次下乡为群众带来文化盛宴。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建设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6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合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三级组织框架的基础上发挥党政机关、村庄、学校等宣传教育优势,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搭建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十八里铺镇落地生根,同时加强对文艺团体、民间艺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服务。
通过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十八里铺镇推出送文艺演出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送戏下乡,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了百姓家门口,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