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高唐:点亮为民服务“满天星”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2-09 14:02:17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应有“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暖。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高唐县大力弘扬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发展为思路,依托现有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先后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700余支,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1.2万余人,因地制宜打造了30余个响亮的志愿服务品牌,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温暖与便利。

  如今,行走在高唐城乡,时常能见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他们化身成一抹“志愿红”,穿梭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传递文明正能量,散发出温暖人心的光芒,不仅擦亮了古韵画乡的“精神底色”,更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最好的补充和延伸。

  品牌化打造“金花竞放”春满园

  “俺一个电话,就把满天星服务队从县城请到了大棚里,看来这些生病的韭菜有救了。”11月18日,清平镇刘海子村韭菜种植大户刘明彦终于松了口气。

  带领服务队赶到地头问诊的负责人,不是外人,是十九大党代表杜立芝。“最近天气不好,这韭菜得了灰霉病,得赶紧用药。”杜立芝走进大棚,半蹲在地头,拽下一片生病的韭菜叶,认真地诊疗起来。确诊病因后,随即开出“药方”,并嘱咐一名随行农技队员留下帮助刘明彦施药。

  刘明彦提到的满天星服务队,是高唐刚成立不久的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服务团队由40余名农技专家和1000余名网格农技员组成,服务范围涵盖蔬菜、粮棉、林果、畜牧等领域。平时,他们自由搭配,组成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农业技术服务,改变了以往单个技术人员能力有限、技术单一、服务不全的状况,对接群众农业生产更精准、更专业,为群众服务更全面、更及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进一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让志愿服务更精准,高唐以“金花竞放”文明实践品牌为引领,分别组建了君子兰—文化乐民志愿服务队、海棠花—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蒲公英—扶危济困志愿服务队等8支队伍。“我们创新实践,将每朵金花对应一个文明实践载体,由一个部门牵头负责,组建一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高唐齐抓共管、群英绽放、花开满园的生动局面。”高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子民介绍。

  “海棠花”志愿服务队发挥在职党员“双报到”、“党员公益一小时”、“喇叭一响党员到岗”等项目作用,全力打造“红色旗帜显担当”服务品牌;“蒲公英”志愿服务队通过实施牵手斑马线、金晖助老、应急救援等暖心志愿服务项目,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如今,高唐通过“8朵金花”有效整合基层现有公共服务资源,逐步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络,真正确保群众问题“不出门”、解决难题“少跑路”、服务群众“不缺位”。

  项目化推进双心接连“赶大集”

  11月4日一大早,高唐三十里铺镇孙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特殊的双心接连志愿服务活动拉开序幕。由科技、教育、卫生、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组团”下乡“赶大集”。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携带暖心“大礼包”,设置服务“摊位”,现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高效精准对接。

  “活了大半辈子,俺还是头一次在村里见到这样的场面。”热闹的志愿服务场景,让前来“赶集”的孙庄村村民董文艺兴奋不已。他来到健康生活志愿服务队“摊位”前,现场询问医疗保健知识。“这样的服务活动搞得太好了,俺真希望天天能来逛逛。”董文艺在现场待了1个多小时,依然不舍得离开。

  双心接连“赶大集”是高唐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的创新实践。伴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过程中,高唐发现原有“单打独斗”的志愿活动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多样性需求。前不久,高唐将辖区内63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和6个社会公益团体整合在一起,创新开展双心接连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通过资源整合,让文明单位与农村文明实践“结对子”,开展文明实践共建,在共建的过程中编就文明单位与农村文明实践站的“同心结”。

  双心接连,幸福满满。为优化志愿服务载体,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作用,高唐在全县12个镇街、63个省市级文明单位、6个公益组织中广泛征集志愿服务项目,经过汇总、归纳、整合,最终形成“讲、评、帮、乐、庆”5大类46个志愿服务项目,组成志愿服务项目库。项目库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不达标项目及时进行提升、调整,积极吸收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加入。

  依托志愿服务项目库,高唐积极搭建双心结连志愿服务平台,每两周组织一次平台活动,每次组织6—10个志愿服务项目到农村文明实践站,采取“赶大集”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多样性需求。韩子民介绍,双心接连志愿服务项目让高唐打造了一支“联动队”,志愿者可以跨单位、跨镇街、跨团体流动,实现了志愿服务资源的集中聚合、优化整合、高效配置。

  精准化对接志愿服务上“云端”

  “俺想和老战友王进先见一面,一起到琉璃寺战斗纪念馆看看。”前不久,琉璃寺镇抗美援朝老战士初吉方,嘱托孩子在高唐线上云实践志愿服务平台,留下了自己的“微心愿”。

  今年82岁的初吉方老人,与战友王进先同一批入朝,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结下深厚友谊,能在有生之年再见昔日战友,成为老人今生最大的期盼与牵挂。

  “您的‘微心愿’,我帮您实现。”云实践志愿服务平台获取初吉方老人的留言后,立即安排琉璃寺镇“梨花”志愿者,想办法帮助老人完成心愿。几天后,“梨花”志愿者将行动不便的王进先老人接到琉璃寺战斗纪念馆,与早已等候在那的初吉方老人相见。两位耄耋老人泪眼朦胧,张开双臂,紧紧相拥,久久不肯松开。分别时刻,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微微颤抖着举起右手,向赵伊坪烈士的铜像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融媒体已经成为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平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过程中,高唐结合群众需求,积极打通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云连接”。高唐依托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线上云实践志愿服务平台,7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陆续进驻平台,发布和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云平台“出单”、群众“点单”、实践中心“派单”、志愿者“送单”的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高唐还持续拓展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内容,先后打造“高唐好人馆”“高唐云实践课堂”“线上润心讲坛”等一系列网络云实践志愿服务阵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提升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线上润心讲坛”是高唐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而开展的一项特色线上志愿服务活动。高唐根据群众需求涉及的理论政策、文化教育、农业科技、法律服务等内容,抽调24个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成立“专业宣讲团”,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线上宣讲服务。同时,高唐还吸收道德典型、脱贫标兵、致富能手、文化能人等137人,培养成为“草根名嘴”,以身边的事传递观点理论,并制作成视频资料,充分运用全媒体传播,不断拓宽融媒体矩阵服务群众的功能。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