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敢啃“硬骨头”,才能尝到“真甜头”。聊城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攻坚,不断优化各环节流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聊城速度”,打造“聊城样板”。
围绕企业生命周期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姜先生在高唐县做糕点批发生意,想再扩大规模,来到高唐县政务服务大厅咨询食品经营许可证变更事宜。帮办代办工作人员开启行业综合许可“一证化”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引导姜先生到“一业一证”服务专区,指导他提交了相关申请材料。仅用3天时间,姜先生申请的载有食品生产许可和食品经营许可信息的行业综合许可证就拿到了手。
打造企业开办“4012”服务品牌。聊城市全力推行企业开办“零材料、零成本、零距离、零见面、一个环节办理、最快20分钟内办结”“4012”新模式,新开办企业实现5枚回墨印章和税控设备(含首年服务费)免费送,市场主体“智能秒批”和微信“掌上办”实现全覆盖,符合条件的企业全程电子化率达99%以上。其中,高唐县自主开发了“企业开办医保通”软件,企业开办医保登记与住房公积金登记做到互联网推送即办结,并率先将企业开办扩展到个体户开办,为个体工商户免费赠送印章。个体工商户开办进入“零费用时代”,预计全年可为个体户减负200余万元。
推进“一业一证”改革。为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聊城市积极争取省级“一业一证”试点,设置了“一业一证”服务专区,实现行业综合许可即来即办,市、县、乡(镇)、社区四级通办,可精简材料81%、压减环节71%、压缩时限84%。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3700余张,涵盖44个行业,覆盖行业数量和发证量位居全省第一。
围绕项目生命周期 深化工建领域改革
全领域全流程,服务全覆盖。为构建项目生命周期框架,聊城市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环节,进一步压缩为建设项目审批前、报建前、建设后3个生命周期环节,环节中的审批事项连成一个办事链条,推动办“一个事项”向办“一个周期”转变。
拿地即开工,简化审批手续。聊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推行“主题式”审批,尤其是对受众面大的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在全省打造了极简极快的审批服务模式。9月11日,位于冠县的山东华恒新材料新建仓房项目一天之内拿到了土地出让合同、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人防易建证、施工许可证“一书五证”,刷新了“拿地即开工”最新速度。
9月30日上午,一早赶到冠县育龙·学府世家的李女士在完成新房验收和交房程序后,当场领到了不动产权证和房屋钥匙,成为冠县“交房即办证”改革的第一位受益者,这让李女士感到十分意外和惊喜:“没想到现在办证这么方便、快捷,工作人员在现场提供‘一对一’服务,一站下来所有手续都办完了,一次性领到了房屋钥匙和房产证。”
聊城市创新实施了房地产项目“交房即办证”制度,实现新建房屋交房15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理不动产权证,让开发企业主动担负起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主体责任,让购房群众住得踏实、睡得安稳,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堵心事,深受群众欢迎。截至目前,聊城市12个房地产项目实现了“交房即办证”,成功打造了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聊城样板”。围绕跨区域协同 探索“跨省通办”改革
为破解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往返跑”等问题,结合全市双招双引需求及地缘需求,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与河南省濮阳市、河北省邯郸市等地对接,沟通“跨省通办”意向,通过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线下窗口联动、完善帮办代办服务、双向邮寄、外网申报、多地联动等举措,细化工作规程,加强线上线下协同,积极推进“冀鲁豫三省三市”政务服务全口径“跨省通办”,实现群众不跑腿、少跑腿。
今年11月,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与省内济南、淄博、济宁、临沂等10个地市及河北、河南多地市签约,实现企业开办“跨市通办”“跨省通办”;莘县与河南省南乐县、范县、清丰县,河北省大名县签署协议,实现三省五县“市场准入领域”“工程建设领域”跨省通办,有效破解了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堵点难点,提升了跨省通办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