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早晨,市民李国印开车行驶在东昌路上,遇见斑马线,他习惯性地停车礼让过往行人,耐心地等待着最后一个行人走过。这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推着自行车走过斑马线,脸上洋溢着笑容,冲他伸出了大拇指,这让他觉得心里暖暖的,很感动。
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让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让陌生人的心中充满感动。在城市交通道路上,一些人的暖心善举,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水城人民的心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行路人。
一
11月23日深夜,市民李银超驾车行驶在狭窄的望湖路上,由于灯光灰暗,看不清道路情况,他本能地降低了车速。
当车行驶到一处幼儿园附近时,李银超猛然发现路中间躺着一个人,一动不动,旁边是一辆歪倒的电动车。他心里一惊,急踩刹车,将车停在路边,马上拨通了报警电话。
报警后,李银超下车查看情况:地上躺着的是一个浑身散发着酒气的中年男子,已不省人事。“当时这条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路上灯光又很暗,过往车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撞到他,后果不堪设想。”见此情形,李银超干脆将自己的车横在路中间,用车身保护醉酒男子,避免他受到二次伤害。
大约过了10分钟,派出所民警赶到,李银超和民警一起将醉酒男子安全送回到家中,才放心离开。
“人命关天,当然要救!”20岁的李银超,脸上还写满稚嫩,但在“救与不救”这个永恒的话题面前,他坚定地选择了前者,给身边人带去了满满的感动。
8月15日,聊城市迎来特大暴雨,降水量达98.3毫米,城区降水量更是达到了183.3毫米。
雨哗哗地下,丝毫没有停歇之意。聊城大剧院附近出现严重的积水,挡住了市民前行的脚步。
站在道路两旁的被困群众正着急的时候,不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响——一辆铲车正朝他们开过来,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铲车司机已经将车前的铲斗放下,示意他们上去。待群众上去后,铲车司机搬动把手,将铲斗上升到安全高度,转动方向盘,将他们送到安全地带。
积水不仅困住了行人,不少车辆也在这个地方遭了殃。
熄火的车辆停在路上,开不了,也推不动,后面的车辆无法通行,造成不同程度的拥堵,驾驶员只能干着急。
白文静几人的到来,解了驾驶员的急。他们拿出牵引绳冒雨蹚着积水拖出被困车辆,周围有车辆驶过的时候,积水就如波浪一样打到他们身上,一场救援下来,很多救援队员从里到外都湿透了。
白文静所在的团队,是一支由43名队员组成的民间公益救援队。暴雨期间,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冒雨穿梭在城区易积水路段,全力救援因积水熄火的车辆。“即便雨停了,我们也不能撤,会继续在路上巡逻。”白文静说。在这个小小的民间团队里,流传着这样一句暖心的话:“提供城区范围应急救援服务,我们不收费,我们只收您的微笑。”
三
在周围人的眼里,邵国瑞是一个爱“找茬”的人。自2015年开始,他先后向交管部门提供了500余条交通改进建议,在他的热心帮助下,多项城市交通道路安全问题被解决。
2016年中秋节,邵国瑞开车经过东昌路与二干路交叉口时,遇到交通拥堵,路口被堵得水泄不通。见此情形,邵国瑞赶忙将车停在路边的安全区域,上前义务疏导交通。在他的努力下,2个小时后,路口终于恢复了畅通。
“当时路口没有安装红绿灯,到了晚高峰,很容易造成车辆拥堵,能为大家做点事,我心里也很高兴。”回忆起4年前的经历,邵国瑞充满自豪感。
邵国瑞自幼热爱交管事业,对交管工作有着无限的憧憬。生活中,邵国瑞文明驾驶,遵纪守法,10年的驾驶过程中,没有一条违法记录。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琢磨改善交通出行环境的措施,积极向交管部门反映道路交通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通畅,方便了广大市民出行,促进了警民关系和谐稳定。
“这项工作我会继续做下去。打造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邵国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