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努力当完美型父母,他们也希望收获一个完美型孩子。面对孩子时,他们要求孩子事事做到精致、完美,对孩子的要求近乎苛刻,但孩子最后能成为父母心中的完美孩子吗?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陈翠告诉记者,父母过度严格要求孩子,会把孩子推向不完美,她认为“父母适当展现缺点,孩子更优秀。”
陈翠表示,完美型父母要求孩子各方面都要有出息,各方面都要做到极致完美,不允许家里出现“差孩子”。即便是孩子处于中等或者中上等水平,比如考试得了班级第十名,这些完美型父母也不会满意,因为他们要求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生活中,这些完美型父母会把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转变为对孩子的操控,但孩子作为一个人,自然不希望被过多地管束,因此父母管得越紧,孩子就会越叛逆,父母的做法会将孩子越推越远。父母还总是一边告知孩子“我是为你好”,一边步步紧逼,最终影响亲子关系。“孩子需要的是信任他们并给予爱的父母。”陈翠说,完美型父母给孩子的往往是苛责、压力和伤害。因为不论孩子做得怎么样,只要不是父母心中完美的样子,他们就会受到父母的责备。但孩子因为年龄小、经历少、验少,犯错误在所难免,而且孩子可以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但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希望孩子达到完美的状态,这就是苛责。有的完美型父母会告诉孩子:“下次一定要做得更好,不要像这次一样。”但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而且如果孩子长时间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孩子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我产生错觉。而且,孩子也会模仿父母,对什么都会要求很高,变得很挑剔,把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的义务,更不会关心别人。
陈翠认为,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放弃“完美”的想法。就如何培养孩子,她给出了一些建议:第一,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因为成人与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成人的想法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孩子是不一样的,所以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以适合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同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否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第二,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应学会示弱。父母越是强迫孩子,孩子越是感到厌烦,最终演变成对父母的讨厌。父母应该深入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父母也要学会示弱,在犯错后,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这也能起到榜样作用;父母应对孩子低头说对不起,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时,也会反省自己的问题。第三,不乱发脾气,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要学会控制脾气,学会冷静,弄清楚事实再发表言论。当父母自己有烦心事时,不能将情绪转移到孩子的身上,把孩子作为出气筒,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与孩子一起做事时,父母要主动放下姿态与孩子同交流、共做事,让孩子感受到亲近与爱。
陈翠总结说,我们应该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而非事事、时时都要求完美的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