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 朱龙乾:带着妈妈上大学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2-15 10:20:37

 

  12月6日,朱龙乾在照顾生病的妈妈。

  有妈就有家。小时候,妈妈到哪我跟到哪;现在妈妈病了,我要带着妈妈上大学。 ——朱龙乾的日记□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路子强通讯员张博

  12月6日周日,大雪节气前一日。凌晨5点,天津的气温下降到-3℃。此时,在天津市北部郊区一间出租房内,亮起一盏昏暗的灯。蒸大米、煎鸡蛋、炒青菜,一阵忙碌后,朱龙乾盛好饭放在桌子上,又去拿暖瓶倒了热水,掺上凉水,一试正合适。他轻敲房门,叫妈妈出来洗脸、吃饭。6点,他要带妈妈到位于市区的天津市血液病医院检查。医院在50公里外,他们要倒三路公交车、坐一次地铁,耗时近两个小时。这样的生活,朱龙乾已经持续了一年半。

  朱龙乾是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二学生,妈妈得了一种名为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病,无法干体力活,连做饭之类的活都要少干,并且需要定期体检。爸爸打工挣钱,有时候还要上夜班,照顾妈妈的责任就落在独生子朱龙乾身上。从他的学校到妈妈住的地方,有二三十公里,朱龙乾几乎每天来回奔波。

  朱龙乾的老家在高唐县杨屯镇南朱村。这本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爸爸开拖拉机为人耕地、播种,妈妈干农活并负责照顾上学的朱龙乾,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的一天,朱龙乾的妈妈突然感到头晕、无力,一检查,是再生性障碍性贫血。辗转济南、上海、北京等地,妈妈的病始终没能治愈,需要长期服药。为了凑钱给妈妈治病,爸爸把干活用的拖拉机卖了,把准备盖新房的砖转手了,亲戚朋友家也是借了个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镇上及时把朱龙乾一家列入低保贫困户。有了政策兜底,一家人的负担小了许多。“好多人帮助了我们,长大后我也要帮助别人。”怀着一个朴素而高尚的愿望,朱龙乾学习尤为用心。

  几年前,朱龙乾的妈妈转到天津市血液病医院看病,这个医院治好了很多这样的患者。一开始需要每周去医院做检查,医生根据情况随时调整用药。老家到天津有300多公里,来回奔波不现实。为了看病,爸爸、妈妈不得已在天津郊区租了房。朱龙乾是独生子,也跟着到天津读高中。他想照顾妈妈,但考虑到高中是学习的关键期,爸爸不让。那段时间,爸爸早出晚归,浓黑的头发白了一大半。

  2019年,朱龙乾面临高考。以他平时的成绩,老师评估上本科没问题。朱龙乾计划考天津的大学,可以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妈妈,减轻爸爸的负担。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由于没有天津户口,若在天津参加高考,只能参加春季高考,上专科。怎么办?妈妈还需要在天津继续看病,爸爸还需要打工挣钱,要是去天津以外的地方上学,就不能照顾妈妈了。

  朱龙乾的犹豫让妈妈很着急,妈妈希望他参加夏季高考,到外地上本科,“你高分低报,影响的是自己的前程,妈妈会一辈子不安心。”“妈,我还年轻,还有奋斗的时间。你正处在恢复的关键期,不能再劳累。妈妈只有一个,你把我养这么大,我要照顾你。”经过和老师多次商量,朱龙乾拿出了一个既能不离开天津,还能解决上本科的方案。他对妈妈说,“我就报考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先上3年大专,到时专升本再读两年,这样出来就是本科了。我学习那么好,专升本肯定能成功。”就这样,朱龙乾说服了父母,还有老家的爷爷奶奶。

  成绩出来,朱龙乾全校第二,他为自己选择了药学专业。妈妈整天吃药,他想弄清这些药是如何治病的。他还立志要开发新药,研发治病效果更好的新药。开学那天,朱龙乾开开心心到学校报到,还特意请妈妈和爸爸一同到学校来看看。爸爸妈妈为有一个有孝心的儿子感到自豪,内心也难免觉得对他有些亏欠,但他们很看好儿子的未来。

  回想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自己一家的照顾,朱龙乾有了更重的社会责任感。爸爸打工久了,收入有了提高。生活条件稍微好转,朱龙乾向爸爸提出了一个建议:向镇上提出不再当低保户的申请。申请递到县里,考虑到实际情况,县里给朱龙乾和爸爸去掉了低保,但保留了妈妈的。“有孝心更要有公心,我希望把资源用到更需要的人身上。”问及朱龙乾对此事的想法,朱龙乾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简单而有力量。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