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多停留在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利用游戏、动手操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数学教学以游戏为载体深受学生欢迎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画片,喜欢做游戏,如果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融入到有趣的情景中,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上好数学课。课堂上,教师要将数学知识转换为有趣的游戏,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其中。教学实践表明,游戏化、生活化教学可有效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个直观、形象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数学思维。
二、游戏与实践有机结合,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虽然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较差,参与游戏却乐此不疲。数学课上融入游戏情境、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孩子们会积极主动地进入数学世界,发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将“超市买东西”这一生活情境导入课堂。如:菲菲是超市售货员,小强在超市中购买了一本儿童画书(5元)、一块橡皮(1元)、两支彩色铅笔(3元),小强给菲菲10元,菲菲应找给小强几元?将游戏、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
三、生活体验,游戏手段,让孩子们在乐趣中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低年级数学知识既包括分类知识、计算知识,也包含比较类的知识,传统课堂让孩子们学起来比较吃力。但如果充分利用游戏,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动脑思考,可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