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用一句话总结冠县清水镇姚行村党支部书记杜学功的治村之策,那就是:“一掏腰包心无私,二办实事富集体,三调矛盾保稳定,四喜唱歌爱文艺。”
今年10月底,63岁的杜学功从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学习归来,非常有感触:“那才是我理想中的村庄,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太大了。”他饱经风霜的脸上表情坚毅,“我们清水有自己的产业,未来一定会更好。”
心中有梦,脚踏实地。经过40年的发展,冠县清水镇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轴承锻造基地,有业内人士说:“清水的锻造厂如果休息几天,市场上锻件的价格就会起飞。”杜学功就是清水镇轴承锻造产业发展的见证人。
1989年,利用靠近烟店轴承市场的便利,杜学功开始做起轴承生意,成为先富起来的人。1995年,杜学功创办了动力轴承厂。“轴承厂投资20万元,提供了100多个工作岗位,缴纳的税收占到全镇税收的四分之一。”动力轴承厂培养的技术工人遍布清水镇,还间接推动了该镇轴承锻造产业的发展。
1998年,杜学功光荣入党,被镇里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他又被群众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新官上任,杜学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获取村民的信任。“当时村南有个600米宽的大坑,我号召村民一起出工,垫平了大坑,铺设了一条12米宽的道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由于村集体没有收入,为办成此事,杜学功自掏腰包3.3万元。从1998年到2013年,连续15年杜学功都是无偿垫付资金,促进村里发展。
2016年,村里33公顷沙荒地租给了温氏集团,每年租金75万元。村集体有了收入,别人就问杜学功,为村里垫的钱,还能要回来吗?他回答:“为村民办事,不能求回报。”
对于这33公顷沙荒地的用处,杜学功曾思量再三。他顶着压力没有将地分给村民,也没有出租给其他项目,而是用于温氏集团的脱贫攻坚项目。“每亩地每年租金1380元,村里算是有了收入来源。”杜学功和其他村干部打算利用这些收入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姚行村风气好,杜学功居首功。“谁家里如果有个矛盾,学功都能调解,他就是有这个本事。”一位村民说。每年腊月,杜学功还组织全村村民照全家福,如今,全村没有一例婆媳矛盾、邻里矛盾纠纷,村风非常和谐。
淳朴的村风源于良好的家风。“孝顺、平和”是村民对杜学功的一致评价,他88岁的岳母有病在身,长期卧床,两口子照顾得非常周到。村里人都说,孝顺老人,得向杜学功看齐,他老岳母屋里总是那么干净。
杜学功沉稳持重,但也不失幽默、活泼。闲暇时光,他会登上镇里、村里的百姓舞台,唱一唱。“现在村民的日子好了,大伙儿心气很足,唱一唱自己喜欢的歌,真是一大快事。”村民们也知道杜学功爱唱歌,村里一有演出,大家就起哄,把杜学功推到舞台上,有时候还故意跑着调地跟着唱。大家高兴,杜学功也打心眼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