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 郅春喜:一句承诺,一生守候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2-20 16:32:22

  生活中不乏只可同甘不能共苦的夫妻,更有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夫妻。高唐县汇鑫街道梁庄村的郅春喜,刚领完结婚证还没办婚礼,丈夫就因车祸而开颅,她以一句“我不会丢下你不管的”承诺,悉心守护瘫痪丈夫11年。

  11年守护一个完整的家

  ▶

  12月10日,35岁的郅春喜6点就起了床。她麻利地把小米下到锅里,放上馒头,又放上两个鸡蛋。在熬粥的时间里,她又炒了一盘白菜。

  厨房和卧室在同一个房间。转过身来,郅春喜开始给瘫痪的丈夫穿衣。丈夫虽然右手、右腿不会动,但在郅春喜的细心照料下,身体比较健康,体重有70多公斤。郅春喜爬上床,奋力地把丈夫抬起,让他先坐起来。她先给丈夫穿左胳膊,穿上后让丈夫抬起左胳膊,把衣服挂起来,而后,她抓起丈夫的右胳膊,塞进袖筒里。系扣子的时候,她用膝盖顶住丈夫的右胳膊,避免右手下垂系不上扣。系上扣子后,她把丈夫的右胳膊塞进衣兜里,上衣就穿好了。接下来,郅春喜又开始为丈夫穿裤子,穿裤子难度更大。一套动作下来,需要半个小时,郅春喜虽穿着单薄的衣服,还是出了一身汗。

  这样的生活,郅春喜已经坚持了11年。

  7点钟,10岁的女儿从自己的卧室里出来,一家三口开始吃饭。两个鸡蛋,丈夫一个,女儿一个。女儿总是劝妈妈也吃一个,郅春喜说“我身强力壮,你们俩才需要”。丈夫不能说话,但能听懂话,他明白妻子的意思,她是在省钱。

  结婚之前,郅春喜的婆婆就不在了。为了维持开销,公公常年在外打工。没有郅春喜,这个家就散了。她以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用爱守护了一个完整的家。▶

  由喜到悲的转折发生在2009年。

  郅春喜的老家在禹城市,距离高唐县50多公里。在高唐纺织厂工作期间,她与丈夫相识相爱。2009年,两人领了结婚证。两人拍摄婚纱照、商量如何布置新家,甜蜜地等待婚礼那一天的到来。

  可就在婚礼前的一天,一个噩耗传来,丈夫骑摩托车下班回家,突然从岔路口驶出一辆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失控翻倒,丈夫从车上飞了出去,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而且是头部着地……

  面对病床上昏迷的丈夫,郅春喜没有沮丧,反而一直不停地和丈夫交谈,鼓励他一定要挺住。由于丈夫脑内出血,颅压特别高,必须马上做开颅手术,郅春喜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凑够了7万元钱手术费。在医生的努力抢救下,丈夫总算是脱离了生命危险。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丈夫出院了,可瘫痪的他脸上没有一丝喜悦,一直攥着郅春喜的手不松开。郅春喜好像懂得他的忧虑,在他耳边说了句:“我不会丢下你不管的。”

  因为这句话,郅春喜誓言守护丈夫一辈子。

  按照农村习俗,没有举办婚礼,就是还没有结婚。郅春喜只有一个妹妹,以后爹娘还要靠她养老,再加上离娘家又远,丈夫可能一辈子站不起来,还没有婆婆,娘家的亲戚朋友都劝郅春喜与丈夫分手。爹娘心里矛盾,让她自己拿主意。终于有一天,郅春喜含泪对自己的爹娘说了声“对不起”,选择了留在丈夫身边。

  “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

  丈夫一刻也离不开人,郅春喜连离家一小时的时间都没有,送孩子上学都是快去快回。

  吃药、吃饭、穿衣都需要钱,全家只有一点地,收入微薄,生活的拮据 可想而知。为了挣钱,55岁的公公常年在建筑工地打工,别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他都干,别人不愿意加的班他加。郅春喜更是不舍得闲着,村里有一家插花代工点,她把材料拿回家,抽空就插上几枝。丈夫在卧室的时间长,插花需要在客厅。丈夫不能说话,但无论发出什么动静,郅春喜通过声音就能明白,会迅速跑过去。有一次,丈夫尿了裤子,忍着没发出动静,他多想自己好起来,不再让妻子跟着自己受苦。但郅春喜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丈夫,告诉他,她是他的爱人,他不能见外。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2015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了郅春喜的小院,她们一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低保、医疗优惠、教育资助、残疾补贴、电量补贴、项目分红等多项惠民政策,生活压力减轻了许多。汇鑫街道今年在梁庄村设置了扶贫公益岗,郅春喜和公公成了按月领工资的人,每人每月600元,一个月就能增收1200元。孩子上小学,需要独立的学习空间。今年,在镇团委的联系下,爱心企业山东锦博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给孩子捐赠了“爱心小屋”,里面书桌、书橱、衣橱和床一应俱全。在社会的关爱下,孩子学习非常好,让郅春喜非常欣慰。

  “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要乐观生活,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郅春喜说。她变得爱笑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对她来说是久旱逢甘霖,给了她更大的面对生活的勇气。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