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富民强村得民心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2-20 16:35:20

  12月14日上午9:30,市派东昌府区韩集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张伯勇正在和石海子村村支书朱坚探讨村里引进人才、种植大棚葡萄事宜。能人齐敏波是葡萄种植带头人,5年前,他放弃年薪15万元的工作,回乡创业。张伯勇说:“齐敏波这样的能人,就是我们服务队寻找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出钱派人找项目,深入农村找能人,因地制宜找出路,村社共建新农村。”张伯勇把服务队探索的农村产业项目共建模式的“关键词”总结为:“村委+合作社+村民”。

  【背景】没有项目村民不抱团

  一年前,市派东昌府区韩集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来到韩集镇,主要服务该镇的石海子、陶海子、老户王、草庙杨和牛庄5个行政村。5个村的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种植经济作物的较少,村里还没有形成相对聚集的产业发展项目。陶海子、老户王、草庙杨和牛庄村的集体收入微乎其微,集体收入相对较高的石海子村,也只能靠出租集体土地获取收入。石海子、陶海子和老户王3个村的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但由于基层组织引领不到位,产业发展的聚合力较弱,种植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村民仍然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富民强村的初衷难以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在村民中的组织力、领导力也有所下降。

  【方法】让群众自己选项目

  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市里安排了专项扶持资金。如何用好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发挥其富民强村的“酵母”作用,成为服务队谨慎考虑的问题。

  服务队多次到市内外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发展项目,学到了很多先进经验。通过与群众交谈,他们发现,“项目成功落地的前提是尊重群众的意愿。”2019年10月,服务队带领陶海子村村民到莘县考察学习食用菌项目,回来后,有6户村民主动要求建设工厂化食用菌种植大棚。服务队与镇政府因势利导,决定使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让村委以合作社为载体,采取与村民共同投资的方式建设。2019年11月,在陶海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主导下,6个工厂化种植大棚如期完工,使用专项资金12万元,带动村民投资60万元。一个月后,第一茬食用菌栽培成功,经济效益达到了预期效果。

  【成果】村民主动要求参与

  看到其他村民取得成功,观望的村民变得积极主动起来。石海子、老户王、陶海子和牛庄村的部分村民主动向村党支部靠拢,主动要求发展葡萄和食用菌大棚项目。

  今年7月,根据各村党支部提报的项目发展计划,陶海子、石海子和老户王3个村继续按照“村委+合作社+农户”产业项目共建模式发展大棚,共建设了20个大棚,总投资358万元,共使用专项资金140万元,带动村民投资218万元。

  今年国庆节后,石海子、陶海子和牛庄村的党支部书记相继向服务队汇报大棚发展计划。3个村的19户村民申请按“村委+合作社+农户”产业项目共建模式,再建31个大棚,总投资约350万元。原来项目发展存在的用地难等问题一去不复返了,农民的创业激情被点燃了。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