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聊城市认真落实新土地管理法及有关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要求,强化责任落实,规范项目运行,健全耕地保护激励机制,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田长制”为抓手,强化基层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按照“严保严管、属地管理、奖惩并举、因地制宜和科技支撑”的原则,聊城市探索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基层耕地保护“田长”的耕地保护管理模式,将村内永久基本农田、新增耕地等纳入“田长”保护责任,并明确了乡镇、县级政府的分级责任和具体工作。同时,积极打造“田长”管理平台,按照巡田上报、核实任务、统计考核三大模块,实现耕地“管有其人、护好奖励、违法必罚”的耕地保护格局。
以问题为导向,推进补充耕地项目规范化。针对国家下发的补充耕地项目不实图斑,我市逐一进行核实,逐图斑形成问题情况表,分类进行全面整改,并以带有水印的现场照片影像等为佐证材料,查实核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同时,我市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补充耕地项目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关于加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后期管护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对补充耕地项目立项中有效避让生态红线、规划设计市级审查、严格验收入库、落实后期管护资金和管护责任等环节,分别提出了规范要求和落实措施。今年以来,全市共验收补充耕地项目6个,新增耕地面积4521亩,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复核和自然资源部入库审查。
以资金奖励为动力,健全市级耕地保护激励机制。我市每年从耕地保护效果突出的乡镇中,选择1—6个乡镇作为市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奖励资金20万元—100万元。今年以来,我市共落实市级耕地保护激励资金300万元。为更好地发挥省、市两级耕地保护激励资金作用,聊城市开展了“耕地保护示范村”创建工作,通过建设村内文化广场等耕地保护宣传阵地,提高了基层群众保护耕地的意识;通过打井修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耕地保护示范村64个,有效激发了群众保护耕地的热情,提升了群众保护耕地的荣誉感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