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茌平区胡屯镇陶集村贫困户王风起家里响起了悠扬的二胡声,引来不少邻居围观。
年近七十的王风起年轻时多才多艺,会拉京胡和二胡。前些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忙于生计的王风起根本没有心情拉二胡,把自己的爱好扔到了一边。
王风起的妻子长年患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人照料,不仅如此,他的妻弟患病没有人照顾,王风起还默默承担起照顾妻弟的责任。由于家里的收入主要来自地里的几亩庄稼,王风起的负担很重,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2015年,王风起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民政部门给他办理了低保手续,今年又为他申请了公益岗的工作和经济困难老人补助。“每天打扫村里文化广场和村委会办公室的卫生,一个月可以领到300元钱。”王风起对目前的工作十分满意。
党的扶贫春风给王风起送来了温暖,让他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也重新唤起了他心中对艺术的那份热爱。两年前,他又翻出了那把已经落满灰尘的京胡,这是王风起时隔多年重新拉起久违的京胡。
知道王风起京胡拉得不错,村里组织文化活动时,都会邀请他表演节目。“现在我不仅参加村里的演出活动,还去外村表演,今年国庆节还到镇上演出了呢!”王风起一脸骄傲地说。
王风起不仅会拉京胡,还会拉二胡,拥有一把二胡是老人多年的心愿。为了满足老人的愿望,近日,胡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特意给老人送来了一把二胡,鼓励老人积极参加镇上和村里的文艺演出活动。
王风起收到二胡很高兴,立即调试一番,当场给大家演奏了一首《洪湖水》。
“真没想到自己还有登台演出的一天。”谈起近两年参加文艺演出的经历,王风起表示,“过去吃不好穿不好,哪还有心思拉二胡。现在不一样了,生活好了,自己没事就拉上一段,还可以登台给大家表演,心情别提多舒畅了。这样的生活才叫幸福啊!”
编者按
今年以来,在全市广大扶贫干部的倾力帮扶下,我市贫困群众人穷志不穷,不断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和决心,在脱贫道路上一步一个坚实脚印,实现了稳定脱贫。扶贫干部真帮,贫困群众真干,干群同心协力,在聊城大地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脱贫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本报记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采撷发生在这个特殊战场的几个小故事,带领读者共同感受奋战在一线的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不屈不挠、知难而上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