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阳谷:点亮田野新希望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2-23 15:16:55

  12月18日,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右)在孙庙村草莓种植基地调研。□文/图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钟伟

  “村里建了光伏发电站,修了文化广场,盖了幸福院,还新栽种了果树。”看着村庄一天比一天美,阳谷县寿张镇薛王村党支部书记薛福奎由衷地赞叹,“这多亏了我们的服务队。”

  薛福奎口中的服务队是市派寿张镇乡村

  找准产业发展路子

  搬运树苗、挥锹挖坑、扶苗填土……12月18日,在薛王村的梨园里,村民们在不停地忙碌着。望着成方连片的梨园,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朱月立打心眼儿里高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过去,薛王村的群众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收入较低。服务队进驻后,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种植大户外出考察学习,积极帮助他们寻找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富民产业项目。“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摒弃了折旧率高、效益不稳定的蔬菜大棚项目,引进多个优质梨树新品种,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经营管理,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业。”朱月立说。

  朱月立指着一大片刚种下的梨树告诉记者,那是从青岛莱西引进的福手梨,该品种汁多渣少,味道香甜,周边种植面积很小,且与其他品种错峰上市,市场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全村共种植梨树20余公顷,并在梨园外围统一栽种花椒树,在果树行间种植大蒜、大豆等低矮作物。

  产业兴了,集体和村民实现双赢。“以前仅靠种地维持生计,一年到头落不下几个振兴服务队。按照山东省委、聊城市委“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的部署要求,该服务队9名队员帮扶薛王、孙庙、沙河崖等5个村庄。自去年7月份进驻以来,服务队倾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样板,为美丽宜居新寿张注入“源头活水”,使小村庄发生了大变化。

  钱,还很操心。现在把土地流转了出去,承包费加上在果园务工的收入,挣的比原来多多了。”村民薛保民说。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以前坑塘这里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如今水清、岸绿、鱼畅游,大家伙茶余饭后都喜欢在岸边散步。”家住坑塘附近的孙庙村村民樊祥印,见证了坑塘治理前后的巨变。

  服务队成员孙玉玺是孙庙村的帮包责任人。他告诉记者,孙庙村有2个废弃坑塘,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服务队与村“两委”研究后,对坑塘进行了清淤扩容,并清理了垃圾,在岸边铺设了花砖,使原来人人躲着走的臭水坑变成了村里最聚人气的景点。“我们把治理好的坑塘承包给村民养鱼,坑塘变鱼塘,既满足了村民休闲的需求,又给村集体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保证了坑塘治理的长效性,一举三得。”孙玉玺说。

  不仅臭水沟变身小花园,一条条村道

  也大变样。记者围着孙庙村转了一圈,只见新修的生产路铺到了田间地头。“这条路是孙庙连接冀王、北方等村的主干道,两边建有27个草莓大棚。它以前是段‘卡脖子’路,百姓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孙庙村党支部书记樊祥权说。服务队多次到交通等部门协调,将这条水泥路由原来的4米宽拓展到6米宽。“以后游客来我们村采摘草莓就方便了,我家这10多亩草莓再也不用为销路犯愁了。”种植户樊祥才满心欢喜地说。

  朱月立介绍,在5个帮包村里,孙庙村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服务队首先从人居环境开始攻坚。硬化道路、修下水道、安装太阳能路灯、建文化广场、治理废弃坑塘……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俺村环境变好了,周边的姑娘争着嫁过来。”樊祥权打趣说。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在薛王村幸福院的房顶上,光伏发电板熠熠生辉,将涓涓电流传输到电网,为村集体带来“阳光收入”。

  薛王村曾是集体经济空壳村,去年7月份,服务队为村里建设了光伏发电站,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4.5万元的收益。“光伏发电项目节能环保,又不占用耕地,而且收益稳定,这可是我们村的‘聚宝盆’。”薛福奎说。

  目前,薛王村幸福院入住了12名孤寡老人。村集体有钱了,村里拿出部分收入用于敬老院运行开支等公益事业,让老人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服务队不光注重村庄产业的发展,还注重村民文化素质的提升。12月7日,薛王村举办了模范村民、优秀党员表彰大会。朱月立表示,希望通过评选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让一批可学可比的群众“民星”成为引领乡风文明的“榜样之星”。

  一年多来,服务队队员们倾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谈及服务队的工作目标,朱月立告诉记者:“服务不添乱,帮忙不包办,参与不干预,努力作贡献,争取把服务的5个村打造成乡村振兴样板村。”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