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健康聊城建设,启动市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区)建设,支持阳谷、东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2019年3月,聊城市在全省首次将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多年来,聊城市全心全力全速推进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做活机制,做优环境,做强优势,做出特色。2020年12月21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技术评估结果的通知》,临清市、东昌府区、茌平区、冠县、莘县被命名为第四批“省级健康促进县(市、区)”,至此,聊城实现了健康促进县(市、区)全覆盖。
春华秋实,历历来时路。2015年,高唐县申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并于2017年通过评估验收,为全市开展创建工作书写了完美序章。2018年,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又以优异成绩成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2019年,阳谷县、东阿县被命名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其中,阳谷县居优良之列。
成功无捷径,唯有勇往直前。聊城市谋深看远,为健康促进县(市、区)创建工作找准定位,谋划思路,明确方向。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以长远发展为目标,用优质“软环境”提升创建“硬实力”,下足真功夫,干出新样子。
——探索新途径“软环境”持续发力
创新思维,抢占先机。在推进全民健康的发展道路上,聊城始终做到超前谋划。早在2010年,就在全省率先启动“全民健康工程”,并以“人人掌握基本卫生知识,人人拥有基本健康技能,人人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在全市深入开展覆盖城乡的全民健康行动,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开展“农民健康服务行动”“赶大集,送健康”“农民健康大讲堂”“健康教育巡讲”等活动万余次,以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增强宣传实效,受益人群达80余万人次,市民健康素质、群众健康意识得到明显提升,不仅有效保障了全市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也为聊城参与省级健康促进县试点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016年7月,“健康中国行——走进齐鲁大地”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聊城隆重举行,7月27日,“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进行了专题报道。2020年11月,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向市人大提交了《聊城市控制吸烟条例》立法建议工作报告,在全省较早将控烟立法提上日程。
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从政府主导到部门参与,由推进实施到群众获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聊城市得到真正落实。2016年,聊城市原卫生计生委、聊城市文明办联合印发《聊城市“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无烟单位”创建作为申报文明单位的重要条件,正式纳入文明单位考核体系,同时制定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的评估标准。各级各单位争当表率,建章立制,把控烟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和考核内容。“无烟单位”创建活动的全面推开,为全市建设健康促进场所提供了优质先决条件。2019年3月18日,在聊城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聊城市健康促进示范县(区)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聊城在“大卫生、大健康”形势下,及时调整卫生健康总体思路,切实推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重大举措,标志着聊城市该项工作由基层示范创建样本上升为政府制定健康促进策略的重要依据。这一做法在全省16市中是唯一的,为聊城市实现健康促进县(市、区)全覆盖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2016年、2017年,聊城市两次在全省卫生计生宣传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介绍健康促进县(市、区)创建经验,临沂、枣庄、潍坊等多市来电咨询,东营市组织考察团到聊城考察现场。
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构建全市创建健康促进县(市、区)一盘棋工作格局,通过互学互促、互帮互鉴,推动各地创建工作齐头并进、全面开花。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尤其在2020年推进健康促进县(市、区)全覆盖的收官之年,市卫生健康委先后多次邀请省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省疾控中心专家督导、指导创建工作,组织各创建地集中到先进市、县实地考察,协调各县(市、区)互相参观学习,创优特色。各地将示范创建工作列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将健康融入卫生、体育、教育、城建、重点民生工程、生态环保等领域,从培育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社区(村)、家庭等健康细胞,到优化健康主题公园、广场、一条街、步道、基地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形成覆盖县、乡、村的健康促进网络,营造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健康新生态,全市健康促进县(市、区)创建工作呈现出管理规范、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聊城市共创建健康促进机关282个,健康促进学校463所,健康促进医院159所,健康促进企业88家,健康促进社区/村1608个,健康促进家庭2335家,健康主题公园25处,健康广场、健身场所1323处。
——建立新机制“硬实力”显著提升
择优配置,壮大队伍。队伍精则事业兴,聊城市始终把配强队伍作为开展健康促进县(市、区)创建工作的第一工程,建立健康促进领导协调机制,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创建网络。成立县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市、区)政府、各相关部门抽调精干业务人员组建专班集中办公,每周通报工作进度,随时解决存在问题。建成由4184人组成的覆盖政府有关组成部门、乡镇(街道)、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由3479人组成的覆盖辖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促进专业网络,为全市高质量推进创建工作储备了优秀人才力量。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采取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模拟演练等形式,累计组织健康教育和促进业务培训13350次,举办全市职工健骨操大赛、职业人群健步走激励大赛、全民悦跑活动、“健康中国行—合理膳食”科普技能比赛、全市“健康达人”知识竞赛等健康主题文体活动2493场。
落实保障,优化环境。为确保如期实现全覆盖创建目标,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建立了创建健康促进县(市、区)考评机制。市卫生健康委每年将创建要求、措施、目标纳入年度宣传重点工作内容,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压紧创建责任,落实资金使用、项目进度等措施保障;建立实时技术指导、动态交流制度,组建全市创建工作微信群,由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在线指导,并不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全方位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注重突出公益属性,形成浓厚的健康促进社会氛围。2015年,在聊城市电视台开设“健康聊城”专栏,每周播出一期专家讲座,已累计录制479期,播出3000余次,连续1286天滚动播出公益健康音视频;2020年,联合邮政部门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健康教育公益广告,总曝光次数达50余万次;多年来,市、县通过官方网站、官方政务新媒体传播科普信息,共发布健康科普知识2万余条;围绕慢性病、传染病及卫生健康主题,开发制作了大量健康科普作品,仅2020年就向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提报430件。
对标高位,擦亮品牌。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聊城市各省级健康促进县(市、区)创建地,对标高位取真经,携手合作谋共赢,以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全市形成全民动员、全员参与、风格迥异、各有所长、别具特色的创建态势。高唐县借助“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品牌优势,举办“健康高唐 唱响中国”健康生活方式书画展,在第四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惊艳亮相;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宣教模式,通过开展“歌唱健康”主题活动,以群众作主角代替政府独秀,有效扩大了健康知识的覆盖面;阳谷县创新“五层级”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实行质量和数量“双评分”制度,精细化实施项目;东阿县深挖“黑毛驴”文化,以阿胶作为康养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做好“医”养”“游”文章,探索出东阿养生新模式;临清市借助运河漕运荟萃全国饮食文化精髓的优势,将健康饮食与非遗食谱有机结合,形成一套以八大碗、什香面、托板豆腐等为代表,食材天然、美味健康、群众喜爱的“非遗”特色健康食谱;东昌府区开通3条免费健康巴士、一条免费东昌妇幼公交专线,设立了全国首个健康公交志愿者服务岗,为群众就医提供了快捷通道;茌平区探索医养结合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医养健康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冠县将灵芝文化与生态观光旅游、大健康产业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家民宿等相结合,打造了融“产种销、文旅药”于一体的国家级灵芝特色小镇;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的莘县,严把蔬菜质量监测关,擦亮了“莘县蔬菜,健康生态”品牌。
过往皆序章,未来皆可期。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让健康促进更有深度;拓展优质服务视野,让健康教育更有厚度;助力健康聊城建设,让人民健康更有宽度。以健康促进县(市、区)全覆盖为新的起点,聊城市已经迈出加快健康聊城建设、实现全民健康新目标的坚定步伐,信心如磐,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