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高唐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持续性房颤患者实施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恢复良好。这是高唐县人民医院首次实施此项新技术,标志着高唐县人民医院在心脏介入治疗方面迈上新台阶,填补了山东省县域医院运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技术的空白。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这种不规律的跳动会破坏心脏正常的收缩舒张功能,导致心衰、缺血性脑卒中等。目前认为,房颤的发生与连接左心房的4根肺静脉异常“放电”有关,消融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通俗来说,消融术就是在心脏和肺静脉之间铺一层“隔离带”,阻断异常电位传到心脏。根据消融能源的不同,可分为射频消融术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两类,后者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
到高唐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这名患者是一名35岁的男性。患者平时稍做重体力活儿就会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还给患者带来了心理压力。
高唐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崔振法与医院电生理团队讨论后认为,该患者年轻,对生活质量要求高,用药物治疗、控制房颤和相关并发症,效果不确定,而房颤导管消融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及肺静脉的解剖结构,他们决定使用“冷冻球囊”为患者进行消融治疗。
在介入科团队的配合下,崔振法及其团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医生在患者大腿上打了个孔,将导管伸入患者的左心房,医生触动开关后,导管上的“冷冻球囊”就膨胀起来,这时冷冻剂的蒸发会吸收人体组织的大量热量,通过快速降温消融干扰正常心电活动的心肌组织或者旁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也就是说,手术“冻”住了影响心脏健康的异常组织。整台手术用时不到50分钟便顺利完成。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高频电流局部加热,把肺静脉附近的心肌细胞“烧死”。由于需要“灼烧”上百个点,手术耗时长,操作复杂,患者较为痛苦,受医生操作水平影响较大。而冷冻消融不仅易于操作,还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有效性和成功率,降低患者疼痛感,并减少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全省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并不多,我们这例手术是全省第十例采用这一项技术治疗房颤的病例。”谈及手术,崔振法十分兴奋,他表示,这为医院建立房颤中心打下了良好基础。
高唐县人民医院与北京阜外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等多家三甲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长期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支持。
崔振法提醒市民,房颤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心脏重塑、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疾病,改善生活质量。引起房颤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甲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酗酒、肥胖等。市民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若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做心电图,以便及早诊断,接受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