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红色讲述人王晶,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一坛血’的故事……”随着“茌山云讲堂”第5期节目开播,义务宣讲员王晶开始了她的讲述。仅这一期节目,播放量就达到了20万人次,党史故事“云端”宣讲受到了茌平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追捧。
把家乡党史搬进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是“茌山云讲堂”创办的初衷。茌平区深挖本地的红色资源、红色故事,以实地探访触摸历史、红色故事情景再现等形式录制小视频,上传至云平台,供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
“茌山云讲堂”仅是茌平区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茌平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采取“四学活动+专题研讨”“线上平台+线下阵地”“广泛征集+深入实践”等形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为富民强区注入“红色动能”。
“当年打仗,能吃上萝卜咸菜、杂面窝窝都是好的,饿了啃野菜,渴了吃雪块是常有的事……”5月21日,60岁的刘延德受邀到杜郎口镇曹庄中心小学,为孩子们讲故事、说党史。刘延德讲述的是1941年5月发生的“大刘庄惨案”,当时37名村民牺牲。刘延德已义务宣讲“红色故事”40载,被称为茌平最美流动宣讲员。
“在茌平,像刘延德这样的宣讲员还有55人,他们中既有老教师、老模范、老党员,也有老战士及亲属。目前,56名宣讲员已被纳入全区‘党史宣讲人才库’。”茌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欲晓告诉记者。
本地人讲本地事,更入情,更入心。茌平将发生在当地的“红色故事”转化为党史教育“活教材”,建立专业化的“党史宣讲人才库”,利用“云讲堂+流动课堂”线上、线下双向宣讲平台,开展“百年党史我来讲”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区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已有10名党史专家、老红军、老干部开展流动宣讲40多场。此外,茌平区还引导文艺人才积极创作党史主题文艺作品30多件,通过唱、跳、曲艺、剪纸等方式将红色教育融入其中,让党史宣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