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走进高唐县尹集镇刘王村,无人机正在麦田上空进行飞防作业,微风拂动起千层麦浪,阵阵麦香沁人心脾。“目前,我们村合作社已经完成了两次小麦条锈病防治,过不了几天,小麦就能收割啦!”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庆看着马上就要熟透的小麦,高兴不已,“这将是合作社收获的‘第一桶金’。”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今年以来,尹集镇认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把“金钥匙”,聚焦土地规模化运营,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成功打开了乡村振兴的“致富锁”。与以往合作社土地流转不同的是,该镇探索出“保底收入+收益分红”的模式,让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享受到更多的红利。
“土地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多村民担心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所得收益不如自己种植的收益高。”尹集社区党委书记韩方跃在走访中了解到,仅有流转土地的保底收入并不能提高村民入股合作社的积极性,为让大家在土地流转中获得最大收益,韩方跃与各村党支部多次商议,提出“保底收入+收益分红”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并将辖区内的刘王村作为试点村。在这一模式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带着土地入股合作社,成为持有股份的“股民”。
“不仅有土地流转费用,还有收益分红,平时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一块地挣三份钱,一年能多收入五六万块钱!”李英生是刘王村村民,尝到土地流转甜头的他,逢人就夸赞。
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增多,合作社人手、机械不够,土地如何管理?镇党委、政府经多方考察,决定引进山东高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对三方资源进行整合。各村将合作社内的流转土地以每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500元的价格集中托管给该公司,由公司负责合作社流转土地的管理,包括播种、施肥、打药、浇地、收割等农作物种植的各个环节。
“为了提高公司管理的积极性,我们把土地收益的30%拿出来,给公司分红,其余收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社员分红,一部分给村集体和合作社,用来增加村集体收入,维持合作社运营。”韩方跃说。
“原以为合作社把土地托管给公司后,我们有农用机械的村民就没活干了,没想到,不仅有活可干,还比以前多了不少。”张贺军是刘王村村民,托管公司得知他家里购置了秸秆还田机、播种机等大型机械,一直与其保持合作关系,现在,刘王村合作社流转土地的秸秆还田、播种等全部由他完成。“今年,我光在我们村就挣了2万多块钱!”张贺军说。
目前,尹集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管理的土地达到11000多亩。此外,为了让合作社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市乡村振兴服务队投资90万元在刘王村建设了一座大型粮仓,可容纳2000多亩地的粮食。今年小麦收获后,合作社就可以先将粮食集中储存在粮仓内,再根据粮食价格走势,选择合适的时间售卖,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种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