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体,城市管理就是遍布这个有机体全身的血管。大到雨污分流工程,小到一个井盖、一个花箱……城市功能、环境卫生等每个方面都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市城市管理局从“为民、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打造“贴心城管”党建品牌,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下足“绣花功夫”,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幸福感。
实干之心 厚植为民理念
做百姓贴心人,就要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市城市管理局环卫服务中心负责全市垃圾清运、厕所清污等工作。刘长胜是环卫服务中心清运队党支部书记、垃圾清运科科长,在每座垃圾中转站的醒目位置,都能看到他的联系方式。最近刘长胜很高兴,因为他接到的投诉电话少了。
“环卫人员清运垃圾的时间都是在深夜,一般在晚11点至次日凌晨4点之间。”刘长胜说,本以为这样可以避免扰民,但清运过程中,车辆设备发出的声响还是会影响垃圾中转站周边群众休息,刘长胜的电话也因此被打爆了。
民有所求,必有所应。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刘长胜带领支部党员,深入垃圾中转站周边小区,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几天的调查摸底,刘长胜与支部党员们确定了新的工作方案。在市城市管理局党组的支持下,市城市管理局清运队由党员克服困难、带头执行,将清运时间改到了凌晨4点之后。“以前一个月内能接到几十个电话,现在好几个月都接不到一个电话了。”刘长胜高兴地说,现在垃圾中转站周边群众见了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这事真是办到群众心里去了。
市城市管理局以此为契机,对全市垃圾中转站选址进行调研,并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新建了32个垃圾中转站,垃圾清运车辆也由原来的柴油车变成了电动车,尽一切可能减少噪声对群众的影响。
“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更多地站在市民角度去谋划和推进工作,让城市更宜居、让人民更幸福。”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邱梅道出了打造“贴心城管”党建品牌的初衷。
绣花之功 展现城市风采
盛夏时节,穿行于城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一座座造型美观的天桥,一处处生机盎然的公园……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面貌的喜人变化。这些变化是市城市管理局下足“绣花功夫”、展现城市风采的生动缩影。
“细微之处见真情。”市城市管理局执法支队直属大队党支部书记、副支队长陈洪才对此深有感触。前不久,一位眼镜店店主致电反映,东昌路市人民医院过街天桥附近的花箱影响了店铺的生意。
当天,陈洪才便带着市城市管理局执法支队直属大队党支部的几名党员来到了现场。经过核实,发现天桥附近设置的花箱确实影响了市民入店。市民想要进入店铺,需要绕过花箱。有些市民怕麻烦,不愿绕道,就放弃了进店的打算,店铺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花箱属市城市管理局市政服务中心管理范围,陈洪才找到了市政服务中心机关党支部书记潘玉强,商讨解决方案。随后,他们紧密配合,协调工程车辆,重新选择花箱摆放位置,从晚8点一直忙到了次日凌晨1点。市政服务中心和执法支队党员们的共同努力,让店主非常感动:“作为外地人,我在聊城开店20多年了,聊城的服务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美,我很喜欢这里,也会向朋友推介聊城。”
此外,市城市管理局创新“智慧城管+网格化”管理模式,由各党支部认领网格,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全年派遣处置案件43723件,其中受理12345市民热线案件22203件,将管理精细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城市管理无小事,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其超表示,市城市管理局将继续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擦亮“贴心城管”党建品牌,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