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仲夏时节,茌平区信发街道正在开展“坚定信念跟党走”主题经典诵读活动;在10公里外的茌平区胡屯镇,退休干部徐淑之在给来自茌平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讲解徐河口村一门三烈士的革命故事;茌平中心城区,“红马甲”在行动,区民政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振兴街道金牛湖社区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月志愿活动……
这一幕幕夏日场景,是茌平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缩影。在茌平区,数以百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已成为广泛凝聚人心、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坚实阵地。
百姓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6月21日,在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5岁的张培玲笑得合不拢嘴:“我今天又学会了一种剪纸花样。”在她身边,还有不少村民刚在这里学习了声乐、舞蹈等课程。
茌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静介绍,作为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已惠及上千人。今年以来,茌平区文旅局举办公益培训班、展览、展演、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读书会等各类群众公益文化活动100余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的背后,是“老百姓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做什么”的核心理念。宋静介绍:“通过1万份调查问卷和1000户入户调研得出的茌平区群众十大心愿里,文化惠民位列其中,为此,茌平的文化惠民志愿服务更多向村庄延伸。今年3月,我们在乐平铺镇小刘村拉开了2021年‘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序幕。截至目前,全区已举办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80余场。”
希望人居环境改善上多投入、希望多一些政策宣传和解读……群众每有一个心愿,就意味着多一项针对性举措。宋静介绍,围绕群众的精神文化、生产生活、卫生健康等各类需求,茌平区以专业志愿服务矩阵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主力军,全区现有1500支志愿服务队伍、近3万名志愿者,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场次。
整合资源构筑精神家园
自从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后,茌平区温陈街道文昌阁新村村民合唱团便以此为排练场所,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载歌载舞。一年多来,这里举办了近百场群众文化大戏,实践站成了全村聚人气、提心气、淳风气、树正气的“加油站”。
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敦风化俗,茌平区整合资源、创新方法,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从群团组织到专业队伍,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到农家书屋,茌平区不断激活资源、整合资源、互换资源、下放资源,让小乡村变成了群众喜爱的思想主阵地、欢乐大舞台。
齐头并进助力乡村振兴
在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下,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耿遵珠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了耿店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园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番茄、黄瓜、草莓等蔬菜水果,用品牌化运营的方式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耿店村的年人均纯收入也从2002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现在的2.7万元……服务队还建立了学习交流群,采取一对一、实地走访、电话回访、微信交流等形式,为耿店村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实现了志愿服务精准有效,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筹乡村产业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是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活力源泉”,茌平区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让村民“富了脑袋鼓了钱袋”,参与文明实践更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