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在东阿县召开的“胶子回乡情牵故里”主题双招双引大会上,感念于家乡父老的真诚和热情,北京泽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林当场拍板,投资1.1亿元在东阿建设豪事达智能家居项目,支持家乡发展。
2020年3月,拿到项目开工许可证后,豪事达智能家居项目在东阿经济开发区破土动工。仅仅8个月时间,该项目就成功投产,成为东阿双招双引的成功案例。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展现了“大干快上”的东阿速度。
如今的豪事达智能家居项目,已成长为年产值达10亿元、拥有100余项专利的鲁西智能家电制造领军企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在东阿落地生根,它们在东阿这片福泽深厚的土地上成长壮大,东阿帮包干部用热情和真诚的服务,激活了非公企业发展红色引擎。
“红帮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最近每天都有周边县市的领导来参观考察,作为企业的‘娘家人’,我们必须紧盯一线,随叫随到。”7月20日,记者在豪事达智能家居项目现场见到了东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企业帮包专员杨锐,早晨6点,他就已经到项目现场了。
“从项目开工到建成,我每天都盯在这里,这里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家。”杨锐说,像他这样的帮包专员,在东阿县有100多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红帮办”。
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东阿县坚持党建引领非公企业发展,推出了“红帮办”品牌,组建了县级领导干部、县直部门骨干、开发区党建指导员为主体的三级“帮办队伍”,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聚焦双招双引、项目建设重点工作,为东阿经济开发区18个重点项目和188家生产类企业跑腿,力求在服务质量上做加法,在办理时限上做减法,为非公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全程服务”,助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周一到周五,党建指导员驻企帮困解难,每周六,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现场办公,推动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职工提供便利,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东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红帮办”专员张德凤说。
临时党支部——项目建设的“助推器”
“有困难,找支部。”这是唐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据他介绍,在豪事达智能家居项目建设初期,东阿开发区党工委就在项目上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将项目帮包专班、项目方和施工方三方共13名党员纳入临时党支部。从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临时党支部主动靠前,跟踪服务,及时研究和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家乡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深受触动。
“公司计划生产一款小分子肽产品,但我不了解产品申报、审批流程,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近日,“红帮办”专员郭学文在走访辰康药业项目时,被该公司的工作人员拦下问道。
了解到企业的诉求后,郭学文立即将问题反馈到项目帮包微信群,在临时党支部成员的群策群力下,问题马上得到解决。
“东阿阿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刚推出一款新产品,对于申报流程,他们有足够的经验,走,我带你去看看!”说完,郭学文带着企业负责人到东阿阿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学习。不到半天时间,辰康药业就准备好了新产品申报所需资料,完成了申报。
在项目上成立临时党支部,是东阿县积极探索“项目党建”模式的有益尝试。在临时党支部的带动下,各参建项目单位之间“比学赶超”的氛围愈加浓厚,他们将一项又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为现实。“我们重新完善了党支部评星定级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连续两次评定为五星级党支部的可优先享受政策支持。”东阿经济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王鲁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