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曲
种植油桃全村年入1500万元
15年前,村民贾子侠建了2个油桃大棚,2年后就有了效益,随后流转土地扩大规模,至今他已经拥有12个油桃大棚。
“一个油桃大棚占地面积是1.5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实用面积是1亩,这些年油桃价格比较稳定,一个大棚年收入2万多元,管理好一些的可以达到3万多元。”贾子侠说。
种植大棚油桃,一年中要忙活多半年,从10月开始施肥、剪枝,到第二年4月开始销售,5月基本卖完,其余的时间村民可以外出打工。
“我们村还成立了果品专业合作社,在收获季节可以帮助果农联系外地客商。”贾子侠说。
在农闲的几个月中,贾子侠就和其他村民一起外出打工,“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但是不能闲着,能多挣钱还要多挣钱”。
大曲村人口2008人,耕地2303亩。2007年7月,村里统一流转土地1260亩,由村集体出资建设油桃大棚760个,然后再以每年500元的价格租赁给农户。仅油桃大棚一项,全村每年可增收1500多万元,既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又解决了本村及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收入,还改善了村庄环境。
生态曲
翠绿掩映中宛如一座花园
如今的大曲村,柏油路宽阔平坦,农家院整齐划一,街道旁生长着粗壮的国槐、高耸的泡桐、翠绿的冬青。“做率先发展的带头人、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鲜红的党建宣传栏掩映于绿树繁花中,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2000年,大曲村启动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共拆迁旧房75000平方米,新建房屋560座,其中楼房12座,建筑面积952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新建了排水沟,对村庄电网进行了改造。
大曲村通过旧村改造,改出一片新景观、改出一批新产业,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庄每年都有新变化。
近年来,大曲村硬化了7条街道及大部分生产路,形成了“五横两纵”的村庄道路格局。2013年,村集体出资在道路两旁栽植法桐2000余棵,五年后第一茬苗木实现创收90余万元,村民与村集体五五分成。通过大力发展林业生产,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给村民带来了效益。
2018年,大曲村又在村内外各玲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条道路两侧补植国槐、白蜡等绿化苗木3000余棵,并高质量完成胡同绿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55%。
接力曲
从改革开放典范到新时代典范
40年前,大曲村就是“明星村”。1982年1月21日,《人民日报》以“做一个社会主义中国的农民是多么自豪”为题全文发表了大曲村村民写给党中央的信,在聊城地区引起强烈反响。这封信向党中央汇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曲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大曲村村民对党的无限感激之情。
当年2月8日至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6名同志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委托,专程到大曲村看望村民,并向他们赠送了画报、科技书籍等。
1986年2月13日,大曲村党支部向党中央报送了《关于四年来工作情况的汇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写信给中共山东省委并转聊城地委和大曲村党支部,通报了中央领导的指示。聊城地委随即发出通知,号召学习大曲村的经验,深入进行农村的第二步改革,全面开创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大曲村没有在过去的奖杯前止步,而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不懈奋斗,实现了村庄各项事业持续发展。近些年,该村被授予国家森林村居、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