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午,度假区于集镇农业生态园内欢声笑语,几十名年轻人在一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带领下摘梨。
采摘、装袋、装车……汗水挂在年轻人的脸上,暖流涌上老人心头。“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困难!”老人说。
老人叫杨建友,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这些年轻人是山东鑫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员工。
杨建友1975年退役,今年74岁。1977年,他开始种植葡萄。“一亩园,十亩田”,虽然很辛苦,但经济效益远超大田作物。
2016年,于集镇成立了农业生态园。在瓜果蔬菜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杨建友,承包了生态园的40亩地,种了30亩蟠桃、10亩梨。经过悉心照料,果树很快结了果,由于蟠桃和梨的质量很好,周边县、市的批发商接踵而至。另外,杨建友还开辟了采摘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但是,疫情给杨建友的果品销售带了很大麻烦。今年,虽然他想千方设百计,但仍有一批水果没有销售完,他整天愁容满面。
杨建友想起去年夏天听说聊城有家爱心企业帮助果农销售滞销瓜果:“能不能联系一下他们,让他们帮帮我?”
通过多方打听,8月16日,杨建友得知去年向果农伸出援手的爱心企业是山东鑫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就与该公司总经理刘纪磊取得了联系。
“没问题,还有多少,我们公司包圆儿了!”
“估计有1000多公斤吧。”
“我们明天就组织员工去你那里采摘,放心吧!”
“谢谢您,刘总!”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杨建友心里一阵轻松。
第二天一大早,刘纪磊带着50多名员工来到了杨建友的果园里,与早就等在地头的杨建友见了面。“大爷您好,我父亲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见到您我感觉很亲切。”两双大手握在了一起。
刘纪磊把员工分成5组,在杨建友的带领下,20分钟就把树上的梨子全部摘完、过秤并装车完毕。
“梨子一共1009公斤,这是钱,大爷你收好。”“谢谢你们。”杨建友与刘纪磊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
“去年7月份,朱老庄镇赵楼村一名村民的桃滞销,我们公司帮他销售了1500多公斤。在办好企业的同时,我们有责任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刘纪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