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专题协商座谈会召开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1-10-11 15:44:42

  10月8日,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专题协商座谈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关于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建议。

  市委书记孙爱军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秦存华,市委常委、秘书长荣红智出席。

  会上,市科技局负责同志通报了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工作情况;民盟盟员、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夏章勇,民建市委主委、副市长马卫红,九三学社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黄勇,市工商联主席张芙蓉,无党派人士代表、市科技局副局长范纯志分别发言,围绕强化医疗科技创新、加强政企联动、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提出了意见建议。孙爱军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并不时插话,和大家就提升聊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交流。

  孙爱军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推动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委在十三届八次全会上部署了科技创新工程,作为“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的重要一环大力推进。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但由于基础薄弱,聊城市依然存在着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较少、重大科技项目不多、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们既要增强信心,也要保持定力,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事关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高效率,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孙爱军强调,要聚焦关键环节,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一要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只有注重自主创新和研发,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不被“卡脖子”,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行稳致远。市委专门设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推动有需求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全覆盖,就是要树起自主创新和研发的鲜明导向,转变市场主体观念。科技、工信、财政等部门要持续加大力度,切实把政策的“水”浇透、把资金的“肥”施足,让更多科研创新的“种子”扎根聊城这片沃土,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发改、行政审批等部门对高新技术项目要优先保障,进一步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二要着力做强创新主体。要立足聊城产业禀赋,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工程,进一步做大做强科技型企业群体,让企业真正在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优势产业不断延长壮大产业链条。各级链长要持续深化补链强链行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研究推进措施,一个企业一个企业落实支持措施,培育壮大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三要着力优化创新环境。要下大气力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拿出“千金买骨”的爱才诚意和“真金白银”的具体举措,会聚更多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在聊城攀登科技高峰。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挖掘聊城市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引进人才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孙爱军要求,要发挥统战优势,不断凝聚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全市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家要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广泛汇集力量、加强统筹协调,构建起齐心协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大格局。要充分发挥凝聚共识优势,结合科技创新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布局统战活动,进一步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智库的合作,着力增强党外科技人才投身聊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自觉,努力画好聊城科技创新的最大同心圆。要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优势,进一步聚焦创新体制机制、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等各方面的“壁垒墙”问题,深入调研、科学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多真知灼见。要充分发挥资源广泛优势,持续强化协作交流,助推“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相关主体的信息流动、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形成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协同创新链条。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