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江城虽相隔千里,彼此之间却经常传递着感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水城的爱心蔬菜源源不断运抵江城,水城的志愿者团队前往江城抗疫,那是血浓于水的情谊。
10月22日晚,作为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的演出剧目,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创作的《承诺》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礼堂上演。水城扶贫故事点亮江城“文化夜空”。
演出现场:持续2个小时 观众掌声不断
“一张白纸如何来作画?我会用心血画出美丽的家。既做当家人,怎忍看亲人痛啊,我想听你笑,从此抚去泪花花!”10月22日晚7时30分,在悠扬的女声独唱声中,山东梆子《承诺》在洪山礼堂拉开序幕。
洪山礼堂是武汉市的地标建筑,始建于1954年,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礼堂建筑造型为1只展翅高飞的巨型九头鸟,门楼顶部为9个编钟造型的窗洞,墙面虎座双鸟鼓浮雕及玻璃幕墙上的楚服图案都彰显了楚文化的精髓,是一座凝聚了湖北人民智慧、蕴含了厚重荆楚文化底蕴、融合了现代文化气息、展示了湖北改革开放成果的现代建筑艺术精品。
“礼堂一楼有1017个座位,演出现场基本坐满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有,不少观众是一家三代‘组团’来看戏的。”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团长周克泉说。
“我来时啊,许过一个愿,再不让穷乡亲受罪泪涟涟;我走时啊,愿望已实现,你的笑声是最好的偿还。”剧中第一书记于利民发出的感慨引发了武汉观众的共鸣,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山东梆子《承诺》讲述的是一个扶贫故事:在茌平区肖家庄镇小高村这个省级贫困村里,村民多年脱贫无门,第一书记于利民到来后,决心将“输血”变为“造血”,以产业扶贫帮助村民摆脱贫困。
在这样一个接地气的故事里,观众看到了残疾青年、无依无靠的老人等鲜活的人物,也看到了第一书记见招拆招、百折不挠的生动形象。现场观众感慨:“不看到一线的故事,真是想象不到脱贫攻坚过程这么曲折。不仅要抓好经济工作,还要懂人心、得人心。”
“演出持续了2个多小时,现场观众的掌声不断。最终,这部戏获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周克泉说。
创作背景:取材真实故事 主角是“一群人”
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
小高村地处黄河故道,三面环沙,土地瘠薄,种植作物单一,村民靠天吃饭,收入很少。直到2015年,全村110户、289人仍有贫困户52户、137人,是省定贫困村。
2015年7月,茌平县(2019年,茌平撤县设区)财政局扶贫工作组进驻小高村。工作组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及长期农村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由过去的“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扶贫模式,让村民脱贫致富。
驻村工作组成员董建忠、杨玉德抵押个人房产贷款60万元,用于村养殖场建设。在驻村扶贫工作组的带动下,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化金在土地流转中,用自己的一类地与村民置换三类地,抵押房产为养殖合作社担保贷款90万元。
小高村先后建成了茌平蓬园养猪场、嘉实配套系肉兔繁育基地、茌平义国养羊繁育基地等大型养殖场及茌平瑞鑫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工作组的支持下,小高村成立了茌平博智文具用品有限公司加工部,村民可进厂务工,实现了“打工就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愿望。
驻村扶贫工作组的“造血+产业”扶贫模式,改变了该村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山东梆子《承诺》正是取材于小高村的真实脱贫故事,剧中所涉及的扶贫举措均源于现实,只是将小高村脱贫的骄人成就集中在第一书记于利民身上来体现,借此真诚讴歌“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形象化地彰显这一战略决策的时代光芒。
创作历程:主创阵容强大 屡次获得肯定
据周克泉介绍,《承诺》这部戏从2018年初开始创作,前期筹划期间,主创人员多次前往小高村采风,从剧本创作到搬上舞台历时近2年,剧本前后调整10余次,其中舞美、灯光、服装等都进行过较大的调整、改动,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演出版本。
《承诺》主创团队阵容强大,包括一级编剧、四次文华编剧奖得主韩枫,优秀青年编剧高志娟,一级演员、优秀青年导演吴肖华,作曲家、戏曲理论家高鼎铸,优秀青年舞美设计师朱洪恩,一级灯光设计师张伟,一级舞美设计师张宁,一级化妆造型设计师姚钥等。国家一级演员、山东梆子十大名演杨圣军担任主演。
《承诺》导演吴肖华表示,脱贫攻坚题材的作品不能流于浅表化、口号化,演员一定要读懂剧本,挖掘现代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在排练过程中,她悉心启发、辅导演员,帮助他们度过了瓶颈期。最终,《承诺》得到了完美的舞台演绎。
2019年11月,《承诺》参加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放歌新时代——山东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集中展演”,被评为“山东省乡村题材优秀剧目”,入选2019年山东省现实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项目名录。
2020年9月,《承诺》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由中宣部和文旅部主办的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的剧目,于当年9月25日开始在文旅部政府门户网站展播,并于当晚在新华网和国家京剧院快手号、一通文化、戏缘App等新媒体同步直播,观看总量达160万,受到网络观众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中宣部和文旅部颁发的会演纪念证书。
2021年5月,《承诺》入选“百年征程 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
“《承诺》这部戏能够成功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的背后,是观众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全体演职人员的辛苦付出,我们倍感荣幸。这次演出前,我们根据剧目提升研讨会专家意见,对剧本又进行了修改调整,对剧目进一步加工和提升,因此演出效果非常好。”周克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