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濮阳 > 正文

六月初一,濮阳人为什么要回娘家?

来源:大嘴说濮阳编辑:马永欣 发布时间:2020-07-21 09:58:13

  导读:今天是农历六月初一,是回娘家的日子。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很多河南媳妇都会选择在今天回娘家、走亲戚。那么,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选在农历六月初一呢?

  原创、分享、独立、深刻

  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 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 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 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 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 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农历六月初一过后,接着,六月初六又是一个大节。所以,有的人家干脆把六月 初六的活动揉到六月初一来进行。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不管怎样, 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而且这些节日都与出嫁的姑娘有关。农村的各家各户,在 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间,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

  六月初一过小年的习俗,在中原地区相当普遍。从六月初一到初六,中原农村的 “年”味是浓郁的,时间要持续一周左右。尽管有初一和初六的区别,但两个节日距 离太近,节日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块了。这些节日,是中原农耕地区的农事节 日,也是“收获节”和“丰收节”。节日里的风俗活动,是农民品尝自已劳动成果的 活动。这种喜悦,自然在走亲访友之中使大家同时都分享了。

回娘家,看看媳妇的爹和妈

  洪博有话说:濮阳是河南最北的城市,也保留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关于文化和民俗,中国有个专家叫做冯骥才。冯骥才先生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灵魂与情感,对人类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不是大喊大叫的关注,而是唤醒、热爱、存入记忆,所以传统节日很重要,应该写入学生课本。虽说我不是濮阳人,但在这里也已待了6年多,也算是半个濮阳人。濮阳人给我感觉的是实在、爽朗、悠闲、不急不躁。豫北平原的一座小城,380万濮阳人,数不尽的历史故事、看不完的乡土人情。洪博说,河南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